安陽工學院的“證霸”孫夢濤在大學四年,為自己未來掙了不少籌碼:綜合成績連續兩年專業第一名、65個證書、組建志愿者服務團隊、大企業的董事長助理、自創傳媒工作室...然而這樣一個考神級人物,卻在畢業季受挫:投了50份簡歷,卻未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試通知。
新聞一出,網友評論眾說紛紜,有人猜測是因為孫夢濤心氣高,也有人不滿社會上部分單位招聘歧視,也有人對證書的含金量表示懷疑...其實,自從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被媒體報道強化后便成了重大的民生話題,而話題的主要部分往往不離“學歷”、“能力”、“證書”三樣,但筆者覺得問題總是因果相成,找到根源,解決辦法就不遠了。
認清能力,端正心態。“高不成、低不就”是社會對大學生最多的議論。面對親友期望的壓力,幾乎為零的社會經驗,卻又對自己“估價”頗高,從而生出了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在海投與挑揀的徘徊尋找中錯失了不少較好的崗位。物質越來越發達的社會,人們對成功的評判標準難免也會物質化,但不能成為選擇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決定因素。孫夢濤這樣一個人才,雖說是本科學歷,但既然能做到董事長助理,自然不差,卻遇到投了50份簡歷久無回音的事,也難怪網友們質疑他本人的主觀因素了。如果大學生在畢業季,都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積累經驗和工作能力作為找工作的首要考慮,才能踏實進步,守得明月。
對癥下藥,做好準備。所謂對癥下藥,實則找準自己和社會的需要。為了提升將來在社會上的競爭優勢,有人選擇增加學歷的深度或者廣度,于是選擇考研或者雙修;有人選擇增加技能,于是拼命考了一堆證書。雖然為充實大學生活做出一些學業選擇精神可嘉,但有時往往容易物極必反。不仔細考慮實際情況便盲目跟風考研,為五花八門的證書而不斷報班考試,浪費了不少本該用來扎實、穩固專業技能和理論的時間和精力,本末倒置往往容易得不償失。根據社會職業的需要與自身的情況,理性地做好職業規劃,一步一步靠近心中的職業定位,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話說回來,就業供需失衡也并非全在大學生,一些單位青睞名校或者高學歷也帶來就業不公平,招聘要求往往被HR們靈活運用,比如教育局規定本科畢業的師范生可以應聘高中教學,但現實是研究生的入職門檻,有的單位甚至堂而皇之打出非“985”“211”不用的招聘啟事...
??? 我們的社會就業機制有待完善,大學生們也應該提升就業觀念,才能成為就業季最后的贏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