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民眾在查閱抗日陣亡將士名單檔案。 田雯 攝
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5月13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啟動“抗日陣亡將士名單檔案”數字化管理平臺,整理歸檔約20萬份抗戰烈士資料,方便烈士遺屬尋根追憶。
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館藏國民黨抗日陣亡將士名錄數據庫多達20萬張,時間跨度從1932年“一。二八”事變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記錄著中國軍人為保家衛國、英勇殺敵的壯舉。
當天中午,館藏史料二樓查閱人群絡繹不絕,眾多民眾和資料收集者或是詢問檔案工作者,描述抗日先輩的情形;或是一旁凝視電腦屏幕,抄錄檔案資料。
葉勝偉來自福建廈門,他是5月5日輾轉來到南京,趕在檔案正式開放的當日,尋找發生在1938年的“廈門保衛戰”全體陣亡將士檔案。
葉勝偉說:“我們在這邊找到269位在廈門保衛戰中陣亡的抗日官兵,我們準備回去把這些名單刻錄在石碑上面,讓大家永遠緬懷這些為我們民族自由、解放犧牲的烈士。”
葉勝偉表示,自己早在10年前就曾尋訪當年“廈門保衛戰”的陣亡烈士資料,由于資料分散不全面,最終無功而返,而當天他們在南京除了找到了抗日將士名錄之外,還收集到了一份關于“廈門保衛戰”的戰斗總結。
“當時我們尋找的抗日死難者大多數是民眾,廈門保衛戰的陣亡將士的名錄我們一直找不到。找這個名錄找了十年,我們甚至還跑到了臺灣去找。這次我們找到了‘戰斗總結’,它比較詳盡,可以看出當時的戰斗持續了三天三夜,這個戰斗是很激烈的。”葉勝偉說。
查閱現場,有不少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前來了解父輩在抗日戰爭期間壯烈犧牲的戰斗事跡。現齡80歲高齡的張兆瑞領著老伴來查詢父親的當年戰斗情況,追憶先人。“父親死的時候我還很小,現在有這個機會,我們很高興,希望能夠查到我父親陣亡以及以后的事情。”張兆瑞說。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利用處處長楊斌表示,由于戰斗傷亡極大,加之時局動蕩,在很多戰斗中,作戰單位都是成建制地犧牲,無人能夠對陣亡人員進行回憶、統計,所以20萬人僅是所有抗戰烈士中的滄海一粟。據悉,該館館藏的20萬名抗戰陣亡將士名錄,源于當年國民黨軍隊在包括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等作戰中將士陣亡后,部隊向國民政府申請陣亡將士撫恤的申請表。
?
?
相關鏈接:
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部分遺骸歸葬國殤墓園(組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