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18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晶晶)17日是第二十五個“全國助殘日”,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關愛孤獨癥兒童,走向美好未來”,這也是25年來中殘聯第一次以具體殘疾癥狀來命名的助殘日宣傳主題。據了解,海口目前登記在冊的孤獨癥兒童有1170人,但實際人數接近4000人,80%以上的孤獨癥兒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治療,而專業教師缺口大,專業機構少成為制約患兒康復的瓶頸。
15日上午,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正做課間操,見到記者,孩子們主動擺著手,熱情地問好。“專業機構和老師的教育引導非常必要。”校長賴亦萍告訴記者,少兒的孤獨癥是現代社會中發病率越來越高的一種心理疾病。這些孩子原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和人交流,情感冷漠,智力落后,有重復刻板行為,嚴重的還有自殘、暴力傾向。通過老師不厭其煩地引導,他們現在能夠主動跟人打招呼是很大的改變。
海口市金色陽光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中心負責人陳衍花告訴記者,康復中心曾經接受過一名一歲八個月大的孩子,經過不到1年半的治療,就進入正常幼兒園學習,如今,孩子已經在市內某重點中學就讀,康復得非常理想。
孤獨癥康復入學率不到兩成
調查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海口6-14歲孤獨癥孩子約1170人,占全市智障孩子的25%。海口目前只有1家公立特殊教育學校,即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5家民辦專門針對自閉癥等發育障礙較為嚴重的孩子進行教育康復訓練的特殊教育康復機構。1170名孤獨癥孩子中,能夠到公立特殊教育學校或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不到60人,到5家民辦特殊教育康復機構訓練的約有120人,入學率為15.38%。
“就目前而言,特殊教育是教育短板中的短板,學前康復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等非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更加薄弱,還有很多需要特殊教育的兒童、少年沒有從特殊教育中獲益。”市殘聯副理事長黃碧海表示,殘疾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者眾多,特殊教育成本高,教育功能不夠,社會重視不足也成為海口特殊教育存在的困難。
建議加大特殊教育經費投入
市殘聯建議,應結合現在的教育資源布局改革契機,在海口近郊選擇一所即將被合并的普通教育中、小學,整體轉型,主要招收孤獨癥這類較為嚴重的智力精神殘疾的學生。學校保持公立學校性質,保證足額的財政撥款,現在職老師經培訓后轉變為特殊教育老師。
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繼續鞏固、完善、建設好現有的市一級特殊教育學校,即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強化其師資力量的基礎上,應逐年加大對特殊教育經費的投入。“希望孤獨癥的孩子不僅能生活在學校,還能生存在社會上。”多名孤獨癥孩子家長和特教老師表示,孤獨癥的孩子其實有著細膩的情感,他們會敏感捕捉到人們的關愛與冷漠,幫助他們獨立生活需要來自全社會的寬容和接納。
?
相關鏈接:
廣州幼兒園孤獨癥患病率高達1/133 男孩居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