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成為村頭老王家門口的大標語、寫字樓中白領精英嘴里的口頭禪時,人類已經無法阻擋其洶涌澎湃之勢。
然后,當“互聯網+孩子”不可避免時,一個難題便擺在每個家庭面前:如何讓孩子既能享受互聯網成果,又可避免被其傷害?為此,記者走訪西藏拉薩中小學生及其家長、教師,共同探討解決之道。
觸網,家長是第一導師
問卷調查顯示,該班98%的學生已經有三到四年的網齡,這些孩子接觸網絡的第一位導師便是自己的家長,因此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健康上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調查數據還顯示,該班近30%學生主要用手機上網,26%學生幾乎每天都上網,每次上網一至四個小時的占近80%。也就是說,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用智能手機,幾乎每天都會上網。家里有電腦的,只有12%的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上網。因此,不管用手機、電腦還是周末去一次網吧,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兩、三次都有一個小時以上,和互聯網無拘無束地對接。
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互聯網,他們都在干嘛呢?查資料、聊天交友、聽音樂、看電影、玩游戲、看新聞依次排下來,聊天交友排在第二位。拉薩便民警務站民警張先民告訴記者,在不久前還接到報警電話,兩個四川小女孩初中剛畢業,在交友軟件上,被人以高工資為由騙到了拉薩,幸好她們及時發現報了警。近幾年,此類詐騙、誘拐案件在國內時有發生,結局大多令人痛心。
張先民提醒,網上交友要謹慎,一是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家庭住址、父母情況;二是不要輕易相信陌生網友生病借錢、見面吃飯、幫找工作的信息,有疑問馬上咨詢家長或身邊的朋友。
此次調查顯示:該班近80%的學生意識到網絡的虛擬、危險性,一半以上的同學有保護自己隱私安全的意識。學生的自我防范意思有很大提高。
網絡游戲 光堵不行
網絡游戲在家長們的字典里是學習成績下降的首害。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家長把玩網絡游戲的時長作為對孩子最大的恩賜和獎賞,以此激勵學習。
調查顯示,該班64%的學生認為,家長、學校的壓制使得學生產生強烈的反抗情緒和厭學情緒,所以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這部分學生還認為,自己把握不好上網時間和學習時間也是成績下降的主因之一。
心理學教授郭玉梅表示,游戲對互聯網一代的孩子們是一種誘惑,他們既恐懼、又好奇,一切堵死的手段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脫離家長的掌控,就容易爆發。家長和老師需要做的事是掌控、勸導,中學以上的孩子道理都明白,他們只需要在關鍵時候,身邊有人扶一把。
?
?
?
?
?
相關鏈接:
“互聯網+旅游+會展” 海口嘗試捆綁營銷會展旅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