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國際兒童節臨近,未成年人的權益受到關注。從近期海淀法院審理的兒童受傷案件來看,山后法庭的禹霖華法官認為,不少兒童在家以外的場所受傷,家長都出現了過度反應,結果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二次傷害。
案例1 針刺傷
近日孫女士從幼兒園接3歲兒子文文回家后,在文文上廁所時,發現其私處有一個針尖大小的紅點。孫女士認為是被幼兒園老師用針扎傷所致,隨即聯系幼兒園,并一同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為針刺傷、已結痂。因園方不認可孩子是在幼兒園扎傷,孫女士報案并起訴。幼兒園老師和警察前往其家中探望期間,孫女士多次讓兒子指認是哪位老師扎傷他的,并通過媒體曝光此事。
此后,文文便長期不愿見生人,拒絕上幼兒園,經醫院診斷存在應激障礙,應予心理保護、支持、疏導,定驚安神。
案例2 頭皮傷
王先生的兒子在幼兒園上課期間被教室里兩米高處落下的小音箱砸到頭部,致頭皮上有一個1厘米的傷口。老師為他涂抹碘伏。王先生接兒子回家時發現此事,與老師一同帶孩子前往治療,到醫院時傷口已結痂,檢查無異常反應。7天后,孩子在家出現尿失禁、下肢麻木,王先生帶孩子去醫院做頭部CT檢查,結果顯示正常。此后兩個月內,因兒子多次出現尿失禁并稱下肢麻木,王先生多次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
自事發后,王先生沒讓兒子再上幼兒園,孩子對幼兒園也產生了排斥心理。
案例3 軟組織傷
高一男生小明的母親李女士為他報名參加了一家教育機構的活動?;顒悠陂g,小明與同學小豪開玩笑引發爭執,胸口被小豪推了一下。老師發現后當即阻止雙方爭執,并隨同家長帶小明到醫院檢查,發現一切指標正常,未見外傷,只是有軟組織傷。
但李女士不依不饒,要求教育機構免除費用,并要求小明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沉默,“什么也不要說”。教育機構為降低對自己的商業損害,終與小明媽達成了和解。
法官說法
過度保護和反應 影響人格養成
禹霖華法官說,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磕磕絆絆、小傷小病,在所難免。但一些家長出于愛子心切,維權時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及對對方的過度反應,這種不理性行為不僅會造成對孩子的二次傷害,還會影響孩子的人格養成。
像文文這樣的幼兒,由于認知能力有限、心理較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所以經醫院檢查和治療確定孩子無大礙時,家長首先應關注的是幼兒的心理健康,即對幼兒進行必要引導,排除孩子因事件產生的恐懼和受到的驚嚇,通過理性的言行消減事件對幼兒的心理影響。
過度保護和反應會導致幼兒對事態形成錯誤認識,認為自己受到了“極大傷害”,并形成嚴重的心理壓力,對幼兒園和陌生人形成排斥,還會造成幼兒生理上的不正常,如失眠、多夢、尿床等。
而小明作為高中生,雖已具備較為完善的認知能力和是非觀,但在他僅受軟組織傷的情況下,被母親要求保持沉默。這對孩子成長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無法估量的,會導致孩子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和不正當的價值觀。
?。ㄒ蛏婕拔闯赡耆?,文中當事人為化名)
?
?
?
?
?
相關鏈接:
2歲男童街頭被撞身亡 11歲哥哥目睹現場嚎啕大哭?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