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改革和準備對工業革命是如此重要,對現代城市的發展也是如此重要。“金融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的血脈,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世紅認為,這樣一個金融生態的建設理念可惜中國的許多城市主政者還沒有認識到。
最近我們欣喜地看到,海口市委書記孫新陽在最近的一次重要會議上就發展金融問題作了重要講話,他說,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放手做大金融產業。他要求各級和各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努力把海口市打造成國際旅游島金融中心。孫新陽書記顯然充分認識到了金融生態建設對于海口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應該看到,最近幾年,海口市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如固定資產投資不足,優質項目稀缺,中介機構特別是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介機構數量不足,銀行間業務交易量增長速度不快,證券經紀業務整體水平不高,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發行業績不佳,保險業水平仍然處在低位,退保率上升,保險密度及保險深度都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此外,海口金融體系的模式、結構和發展水平與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迫切要求金融體系通過改革開放與創新,為海南旅游業及各項建設事業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
問題是如何才能建成一個強大的金融體系?我認為,一方面,應加強金融業本身的改革創新,另一方面,為金融業的生存和發展構筑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可能更為重要。道理在于:資本一般都是向金融生態好的地區匯集,而遠離金融生態差的地區。金融生態好,商業評級就高,在資金調度、信貸規模或授權授信時,就會產生傾斜使更多資金向這個地方流動,從而促進經濟更快發展;反之,則會損壞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可以把金融生態系統理解為由金融生態主體及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金融生態環境構成。這里的金融生態主體,主要是指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生產者。金融生態環境,主要是指金融主體在其中生成、運行和發展的環境。也就是說,包括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歷史和人文在內的許多因素,以及社會誠信水平、政府行為、法律、財務會計制度等都是城市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
也許用莊稼與土壤、魚與水的關系來比喻可能更能說明問題。在這里,金融主體是魚,金融生態環境就是水以及水里的水草、浮游生物和氧氣等,是金融主體生存和成長的必備條件。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通過完善金融生態環境來促進金融業的發展,可能具有更為根本的意義。
過去我們片面強調金融支持經濟,而忽視金融本身的可持續發展,這方面的教訓可謂深刻。甚至資金供給也不是越多越好,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反過來也會抑制經濟的發展。只有在和諧的金融生態環境中,金融機構才能真正扎根地方服務地方,與地方經濟社會同舟共濟,共同成長。
目前,除上海、北京、深圳和天津外,武漢、廣州、大連、鄭州、沈陽、重慶和西安都已經公開或對內定位于發展區域金融中心。另外,武漢要建江南金融中心,山西籌建煤炭金融中心,杭州要打造長三角南翼金融中心,長沙要借助長、株、潭一體化建設中部金融中心,烏魯木齊將構建中亞區域金融中心,沈陽則東北金融中心志在必得。海口應當認真研究本地區經濟特點,抓住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機遇,找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特區政策與地方經濟的結合點,盡快形成具有海口特色的金融發展戰略。
(注:本文的一些觀點部分來自本人不久前承擔的一項研究課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