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近兩天的節目里,中國之聲記者親身體驗了如何成為滴滴專車和人民優步司機。在體驗過程中,記者發現,滴滴所推出的專車、快車有大量私家車接入的情況發生,而人民優步,更是只接受私家車進入。
滴滴通過快車招募私家車主,在接滿一定額度的訂單之后,就可以掛靠到汽車租賃公司,成為專車司機。而人民優步,雖稱自己為拼車業務,但記者在接單中發現,有時訂單并不顯示目的地,與“拼車”概念相距甚遠。
目前,各地交管部門紛紛對專車業務進行表態,大多都將其歸入到了“黑車”范疇,而各大專車軟件平臺的訂單數卻一路攀升。造成如此局面,正是因為乘客與監管部門對專車理解的巨大差異。那么,對于現狀,專車軟件公司又怎么看?近日,中央臺記者采訪了滴滴快的和優步公司的負責人。
4月30號,廣州市多部門聯合查處廣州優步辦事處,5月18號,上海市交通委宣布將與滴滴快的等企業聯合建設出租車服務平臺,并研究制定將約租車服務、也就是專車接入的具體操作辦法。6月2號,北京市交通委約談滴滴快的,稱其專車、快車業務非法。
近1個月的時間里,各地釋放的信號不盡相同,但“監管”二字始終高懸,面對地方監管部門的表態,專車公司作何回應?優步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在接受中央臺記者采訪時表示,優步正在盡全力配合政府工作:
柳甄:我覺得政府擔心的本質問題,是車能不能有很好的監管。對于優步來講,最關鍵的是監管問題,要它合規范。怎么樣能合規范?我們就怎么和政府、和各方來配合。來加強管理。
北京市交通委在6月2號約談滴滴快的時,明確指出用私家車和租賃車輛配備駕駛員,從事按照乘客意愿提供運輸服務并按里程和時間收費的客運服務,違反了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
多地交管部門將專車直接定義為黑車,對此,滴滴快的市場負責人葉耕告訴記者,他們對黑車,有著不同的定義:
葉耕:這個要看你怎么去定義黑車了,一個東西是黑還是白,在于它到底好不好?如果是既有平臺的管理,又有平臺的監控,有相應比較完善的保險和保障機制,實際上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個好事。
當被問到,有不少私家車先通過快車上路,拉夠一定單數后再掛靠至租賃公司進而成為專車時,葉耕拒絕就此進行評論。他強調,快車業務是非盈利的:
葉耕:快車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搭車平臺,平臺在服務里是不允許任何費用的,這是一個主要的區別。專車現在還是要有嚴格的審核的,快車也會有后續的審核,只不過是它多了一個線上報名的渠道。
同樣,面對記者對優步疏于審核的質疑,優步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說,人民優步對司機進行過背景審查,但并非強制條件:
柳甄:對于人民優步的審核,我們要求司機滿足一定駕齡的要求。如果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我們要求把他們進行一定的背景調查,來看他們的犯罪記錄和安全駕駛記錄。這些,我們是要在司機同意的情況下。
但根據記者的親身經歷,在加入人民優步后,沒有收到任何關于背景調查的要求,填寫信息后可直接上路拉活。面對安全問題,柳甄告訴記者,出租車也不是100%安全的,優步已經投入了很多努力來改進乘客的安全保障。
柳甄:出租車和別的車也有很多不安全,你有什么問題去投訴,能否得到解決?一旦發生不安全,你有什么系統或記錄能夠保障?一旦發生問題,能否快速協助警方調查?還是看哪個路段有問題?我們還是不斷地在改進,因為它還是個新生的事物。
柳甄說,目前所有優步的訂單都會有GPS軌跡并上傳到后臺,乘客可隨時將自己的情況告知他人:
柳甄:你打開優步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行程是一個點,在不斷地運動,你可以隨時把你的情況分享。
當被問到,如果能夠得到各級政府的全面認可,軟件能給城市交通帶來怎樣的改變?優步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向記者舉出了波士頓的案例:
柳甄:我們和波士頓是一個試點,叫智慧城市,我們向波士頓市政府開放了我們的基礎數據,可以告訴政府哪個時段是高峰期,高峰期在城市有幾個點打不到車或者人們密集出行?政府就會看到公共交通可能在哪個地方還不夠或者需要加強。可以細致到這個地方可以放一個紅綠燈?或是一個暫停的標志?大量的通過人們出行而收集的數據,能夠幫助城市更加的智慧和高效。
據新華社報道,交通運輸部服務司副司長王水平5月21日表示,目前,交通運輸部深化出租車行業改革工作小組已經拿出出租車行業改革初稿,正征求各方意見,抓緊修改。
這條新聞被不少媒體與“專車管理方案”出臺聯系在一起,然而經記者搜索,只能找到“相關人士透露、或將出臺”這樣的只言片語。只有中國新聞網的一篇報道寫出,有相關人士向中新網記者透露,全國性的約租車管理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有望于近期出臺。
對于未來的專車市場,滴滴快的市場負責人葉耕表示,專車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產物,不能簡單地用現存法規來看待:
葉耕:過去在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所定義的一套出行的規范政策,在互聯網的機制下,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專車出現以后,它實際上擠壓的是傳統線下黑車的生存空間,這些黑車,才是真正出行的隱患。
?
?
?
相關鏈接:
北京市交通委約談“滴滴”:快車、專車違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