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檢察機關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有關情況及典型案例。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污染環境、非法采礦、盜伐濫伐林木等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嫌疑人10084人、起訴28707人;查辦生態環境領域貪污賄賂犯罪案件489件581人,查辦瀆職犯罪1123件1582人;監督行政機關移送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1866件2229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1639件1984人。
最高檢新聞發言人肖瑋表示,近年來,檢察機關不斷加大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領域刑事犯罪的力度,嚴肅查辦和積極預防生態環境領域職務犯罪。針對破壞生態資源案件開通了“綠色通道”,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提前介入偵查,依法快捕快訴,對社會影響大、群眾反映強烈的重特大案件,依法從重打擊。
去年9月,騰格里沙漠曝光污染環境系列案,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多家企業私設暗管,將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沙漠腹地,對騰格里沙漠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案發后,最高檢聯合公安部、環保部等組成督辦組,趕赴內蒙古阿拉善盟、寧夏中衛、甘肅武威三地督導案件辦理。偵監廳、公訴廳和瀆檢廳均將此案列為重點掛牌督辦案件。內蒙古、寧夏、甘肅三地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批捕、起訴職能,對涉嫌破壞環境資源犯罪開展立案監督,對案件涉及的相關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涉嫌瀆職犯罪案件依法開展調查。截至目前,已有寧夏中衛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原副支隊長利俊成、中衛市環保局環評科負責人劉國芳、武威市涼州區環保局局長林興述、涼州區環保局副局長兼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文武等多人被立案偵查。
今年3月,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了“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目前第一批掛牌督辦的12起涉嫌污染環境犯罪案件中,天津、遼寧、江蘇、浙江等地檢察機關辦理的10起案件已取得明顯進展,多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批準逮捕、提起公訴,3起案件已經作出有罪判決。第二批掛牌督辦的11起案件也即將下發。最高檢偵查監督檢察廳副廳級檢察員劉慧玲表示,當前專項監督活動還存在著地方保護主義,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不順暢,辦案費用高、耗時長、進展緩慢等問題,“下一步,偵查監督廳將制定掛牌督辦案件的具體辦法,防止只掛不督、只掛不辦、督辦不力的現象發生。”
前不久,中央深改小組審議通過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近期最高檢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在部分地區開展為期兩年的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工作。對此,最高檢民行廳副廳長呂洪濤表示,檢察機關在提起公益訴訟改革中,將牢牢抓住公益核心,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范圍為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的污染環境、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行政公益訴訟的案件范圍為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不作為,造成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試點期間以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為重點。
?
?
?
相關鏈接:
海南內河總體水質中度污染 啟動水環境整治拯救黑“水河”?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