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6月18日消息(記者 李傳華)我市違法建筑大多分布在城中村、城郊結合部。違法建筑的產生原因也比較復雜,有著歷史的原因,也有制度設計本身的缺陷,有居住需求造成的原因,也有利益驅動造成的原因。對于不同的違建,海口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比如對于頂風新建搶建加建的違建,堅決保持高壓態勢,而對于市民確有住房需求的,則采取了分類處置的方式。海口市同時還進行產業引導,為企業解決用地的同時,使得違建被拆后土地得到利用。
對頂風新建搶建加建保持高壓態勢
最近一段時間,四個區頻頻發力,對一大批頂風新建搶建加建的違建進行大規模拆除。
據海口市打違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口近年來持續對頂風新建搶建加建保持高壓態勢,從三個方面進行重點緊盯打擊:一是重點項目區域、主要道路兩側、重點景觀地帶、基本農田上的違建;二是嚴重影響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公共安全的違建;三是套取高額補償的違建。特別是對以開發牟利為目的的,一旦發現,嚴懲懲罰,讓其無利可圖。
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海口市以往新建路段、棚改片區和重點項目周邊成規模、大片新增違法建筑的勢頭得到遏制,雖然仍時有新建,但基本上做到了“冒頭就打”;小產權房、外來資金介入建設的新增違法建筑也大幅度減少。
努力推進拆后土地利用
據介紹,自2013年9月開展違法建筑綜合整治工作至今年6月12日,我市拆除違法建筑后出現大量的閑置土地,包含企業留用地和村集體建設用地等。為了有效防止違法建筑的反復和再生,海口市一方面加強對新增違法建筑的防控,一方面積極探索拆后土地利用新路子,給閑置土地找出路,特別探索對原有宅基地使用、危房改造等歷史遺留問題找出路,變“拆房”為“引導建房”。此外,穩步推進拆后土地利用項目,利用開展分類處置的契機,組織編訂村莊環境整治規劃,結合村莊實際,合理劃定住宅建設區域,鼓勵采用政府主導規劃、社會資金投資建設、村民出地入股的模式,科學利用主城區內未征收的農村閑置土地、企業留用地、村集體建設用地等。
目前美蘭區新埠街道農坡經濟社紅木家具廣場試點項目A、B、C三棟三層建筑,建筑面積約8.4萬平方米,已開始動工建設;龍華區山高村、濱濂村項目規劃和設計方案已通過評審,正在建設中;秀英區海秀鎮和向榮路等的拆后土地利用項目也在同步推進。
著力推進違法建筑分類處置
近年來違法建筑產生的動機從以解決居住困難為主轉變為以商業和獲取利益為主,使對違法建筑的分類和分類處置顯得尤為急迫。尤其是在我市當前對違法建筑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下,為了做到正確對待歷史遺留問題,充分保障城中村、城郊結合部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經過充分征求意見,結合本市實際,市政府出臺了《海口市違法建筑分類處置暫行辦法》,對違法建筑整治工作也是一種探索。
據了解,海口“城市管理年”活動啟動之初,就把違法建筑分類處置列進《海口市違法建筑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階段目標中。同時建章立制,為分類處置提供依據,于2013年10月29日出臺《海口市違法建筑分類處置辦法》,明確規定對以獲取補償和非法牟利為目的而建設的違法建筑堅決予以拆除;對生產經營性違法建筑且存在消防、食品等安全隱患、非法經營的,堅決予以拆除;對村民滿足居住需要和為保障生活來源且符合一戶一宅原則的建筑予以暫緩拆除,既增強了打違控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又順應了群眾改善民生的需求,做到“拆違不拆民心”。
為確保分類處置工作順利開展,海口分別選取了秀英區海秀鎮儒益村、龍華區城西鎮山高村、瓊山區府城街道辦甘蔗園社區、美蘭區白龍街道辦美舍社區為試點單位。市打違指揮部抽調公安、法院、司法、規劃、國土、住建、法制等單位人員,成立分類處置督導機構,對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督查指導,研究解決方案。在試點工作開展過程中,針對土地、分戶等問題,印發兩個補充通知,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工作意見,有力推動了分類處置工作。2014年9月,試點工作結束,秀英區海秀鎮儒益村465戶房屋、龍華區城西鎮山高村480戶房屋、瓊山區甘蔗園社區484宗建筑、美蘭區白龍街道群上村583宗建筑全部作出分類處置工作意見公示。分類處置工作得到村民的認可,目前分類處置工作已在全市全面鋪開。
?
?
?
相關鏈接:
海口整治車站碼頭等主要交通干道 首日查處違法113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