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措施根本停不下來。
“周三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6月17日再度拋出了支持政策強調加大重大領域有效投資、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而一天前,國務院則批復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這距離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決定僅僅過去了半個月的時間。
一面是加快支持政策落實的節奏;一面是既抓“大項目”,又“放松”中小微創業、經營空間。在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并行之路上,決策層拿捏穩定與發展的平衡意圖正逐步顯現。
決策層“加緊”維穩
6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將逐步增加對幾個重點領域的政策支持,包括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和糧食倉儲設施、城鎮污水處理和棚戶區改造、老工業區和工礦區改造、水利以及中西部鐵路建設。
不難看出,這又是一次針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大派送”。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決議中,“重點領域”“有效”“投資”這幾個詞尤其讓人關注。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有效”主要通常講的是三重目標:一是保增長;二是調整和優化結構;第三是有效地改善民生。而目前從這三個維度考慮,有助于改善長期生產條件、公共消費水平的中長期的基礎設施投資就是當前實現投資和政策有效性的重點領域。
回溯在此之前的幾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5月18日到20日三天內,發改委就批復了九個重點領域建設項目,投資總計4587.68億元。6月11日,發改委則批復了七個機場等相關建設項目,投資總計1267.2億元。
6月17日的常務會議上更對這些項目資金的保障提出了較為具體的落實途徑,包括:加快貸款審批和加大信貸投放;如果縣級政府在棚戶區改造項目上面臨資金缺口,那么省級政府可以通過發行債券予以財政支持;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推廣PPP 項目,從而更有效地引導資金支持投資。
“這其中,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和推廣PPP 項目是對之前已公布政策的重申,加大信貸投放是新政策,而且關于省級政府發行債券的進一步詳細信息也預示著新地方政府債券的潛在規模可能更加靈活。”高盛高華中國宏觀經濟學家宋宇表示。
就在6月10日,財政部剛剛下達了第二批1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以緩解地方債務壓力。這批置換債券資金必須用于償還審計確定的截至2013年6月30日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2015年到期的債務本金。
至此止,財政部已下達2萬億元地方債務置換額度,總額已經超出審計署統計今年到期需要償還的約1.86萬億元債務。
持續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加碼都是為了應對企穩乏力的經濟局面。6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顯著低于市場預期。
地方“接力”求變
在決策層的穩增長“加急令”催促下,各地方政府也正在掀起新一輪的投資高潮。
根據公開資料梳理,不完全統計自5月份以來,包括河南、河北、吉林、安徽、云南、湖北、江西、山東、廣西、內蒙古、廣東、陜西、四川等13個省(區)相繼出臺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
其中,河南省5月13日出臺了《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雙十”投資計劃的8000個重大項目和省重點項目,力爭上半年完成審批任務的70%以上,確保盡快開工建設投產達產。強力推動1500個重大工業結構調整項目建設,力爭二季度再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00個,投產140個。為此安排設立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的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3只大型產業投資母基金。同時,安排1.8億元作為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引導資金,安排10億元設立PPP開發性基金。
廣東省近日出臺了支持穩定經濟增長的涉及八個方面共16條財政政策措施。將新增安排財政資金863億元;落實稅收優惠、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政策等為企業減負約830億元;完善財政投融資機制,發揮財政資金放大作用,募集社會資本600億元。也就是說,2015年廣東省財政將通過新增安排資金、落實稅費減免、募集社會資本等合計約2293億元。
陜西省則強調抓緊做好督促落實和整改工作。對2012年及以前年度下達的中央投資項目,截至督查時仍未開工的項目,5月底前將一律收回中央投資及相應的省級配套資金。對2013年下達的中央投資項目,6月底前仍不能開工建設的,7月底前將一律調整投資計劃。對2014年下達的中央投資項目,8月底前仍不能開工的,9月底前將一律調整投資計劃。
“地方經濟也面臨很大的穩增長與產業轉型的壓力。但地方的產業結構與區域結構都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
王軍進一步向記者表示:“前幾年轉型升級較快的東部地區表現相對較好,而過去幾年靠投資拉動較快的中西部地區可能存在的困難多些,但這些地區都在努力尋找新的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以及尋找產業的政策來支持地方的發展。”
以四川省為例,6月15日,四川省出臺《四川省2015年“互聯網+”重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四川將在制造、農業、能源等13大領域,全面進行“互聯網+”布局,從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其中制造業和能源將是借力“互聯網”的主要領域。
《方案》中明確:引入優質公共服務平臺,優化升級四川省裝備制造業中小企業科技服務港等公共服務平臺企業,共同建立“互聯網+四川制造”云平臺,在航空、航天、石油、發電設備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打造10家數字化工廠示范應用和典型應用。。
在能源領域,《方案》計劃推進與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合作,在天府新區設立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和能源互聯網創新產業園區。重點在城鎮智能配網建設、新能源汽車、能源市場化改革、能源互動交易平臺、能源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及應用建設。
“下半年需落實已出臺的戰略,如‘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這些對下半年穩增長能發揮積極作用。”王軍表示。
創新經濟有望成為增長新動力
與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主導的“穩增長”著眼于保證中國經濟維持在中高速的增長空間相比,同樣快速推進的“簡政放權”落實則更著眼于為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盡快培育新的增長動力。
最新的推進措施是商事登記制度的繼續簡化。“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后,工商、質監、稅務分別核發證照,改為由工商部門一次性核發營業執照。
簡化程序的改進被認為是對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的回應。
6月12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5月份全國市場主體發展報告及全國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執法情況。統計顯示,5月份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37.8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20.4%。
工商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玉亭表示,全國個私經濟從業實有2.6億人,比2014年底增加1335.6萬人,增長5.3%。
工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創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比1月份上升了0.12個百分點,這說明就業人員中創業人員占比有所增加。為創業做準備的失業人員占全部失業人員的比重比1月份上升了0.17個百分點。
而從行業看,從2014年3月1日到2015年5月底,第三產業企業數量同比增長42.8%,高于第二產業23.9%的增幅,第三產業企業占所有企業比重提高到了79%。其中,全國新登記企業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同比增長了64.8%,信息的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將近22萬戶,增長了93.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9.6萬多戶,增長了85.0%,教育1.1萬多戶,增長了1.1倍。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看來,6月16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如何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重大戰略發展目標綱領性的指導。
《意見》的推出將為鞏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機制性的保障。完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強創業知識產權保護,通過健全創業人才培養與流動機制來保證大眾創業的平穩進行;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本的流入和普惠金融體系的建立,強調以寬松金融發展環境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助力。通過在初創期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興產業創投計劃,發展期優化財稅政策,打造便捷融資來保證創業企業的健康發展。
“政府需要尋找維持持續增長的替代力量。過去靠投資主要是政府投資,這種拉動模式長遠看難以為繼,而且地方在去杠桿與清理融資平臺上受到一定的資金制約,未來應該將投資收益與風險讓更多主體來承擔,發揮更多投資主體的作用,這也是國家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上述受訪人士表示。
?
?
?
?
?
?
?
相關鏈接:
樓市限外令將放開 政策維穩信號或大于實際效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