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時,海南居民有“洗龍水、盼吉祥”的習俗,海口白沙門海灘成了市民游客聚集的場所。6月20日晚上,端午節狂歡過后,白沙門沙灘上到處都是玉米棒、塑料袋、啤酒瓶、飲料罐、粽子葉等丟棄物,忙碌的管理方員工拿著工具艱難地從細沙中清掃滿地的垃圾。(海口網)
沙灘是海濱城市的一張重要名片,白沙門海灘是海口的名片之一,而這張名片的好壞和居住在這座城市的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試想,當外來游客向著“美麗沙灘天藍藍”而來,天倒是藍著,可沙灘已經面目全非,彼時蒙羞的又是誰呢?
當游人的公德心“隱身”或“離線”,換位思考也被“屏蔽”,那么節日里的不文明就會“自動彈出”。平常自己在家里打掃衛生都會累個氣喘吁吁,保潔員們從沙子里掃垃圾就輕快?平時衣服臟了一塊生怕別人看見丟臉,那弄臟我們的沙灘就不怕丟了海口的臉?如果大家都是怎么瀟灑怎么丟,等到海灘被破壞到不可挽回地步,少了一個游玩狂歡的去處,到時再口誅筆伐,有何意義?
光靠法律法規作為“護身符”,沙灘依舊難擋汅染的魔障,原因在于游人的不自覺。沙灘本有告示牌提醒,工作人員也勸游客維護海灘清潔,白天怕人“逮著”,還會“收斂”,天一黑便反彈,如此不自覺地“躲貓貓”。如果因此逼迫公共沙灘變身收費場所,估計引來一片怨言,反而連累自覺者無辜買單,何必呢?
當然,沙灘環境維持也存在場所未能按點設置垃圾桶,游客也未必隨時記得帶個垃圾袋,因此遇到端午狂歡這種人流量大的時節在入口處設置垃圾袋發放點,給需要的游人供個方便,也建議標志出幾個供游客吃食的固定地點,如此集中便將污染面縮小了。此外,在宣傳的同時也可采用大懲小戒的措施輔助,促進游人自覺意識的形成與加強。
狂歡綁架海灘,于沙灘而言,大煞風景,垃圾滿地是原本潔凈公共娛樂場所不能承受之重,貪一時方便,卻給日后游玩帶來不方便,論長遠也不值當,不是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