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金融改革和建立新的秩序時,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應當獲得提升,以平等參與實現包容發展
全球治理及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天座談代表們關心的另一熱門話題。李克強總理坦率地回答了這方面的提問。
李克強說,建立較為完善的全球治理體系,首先要有和平的世界及地區環境,以應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實現包容性增長。同時要吸取金融危機的教訓,一方面釋放金融活力,另一方面實施有效的金融監管,使經濟運行更加健康。
李克強表示,中國主張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最主要的平臺作用,認為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必須遵循,中國無意改變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代表的金融體系,更認為沒必要制定新的規則。但中國希望各方面在推進金融改革和建立新的秩序時,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應當獲得提升,以平等參與實現包容發展。
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李克強提出兩條基本原則。一是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要同步協調。沒有發展,就很難形成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也很難獲得全社會的廣泛認同。在低碳實現工業化方面,人類社會尚無經驗,因而必須要把握平衡,探索出一條新路子;二是確立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一旦停滯,反過來會影響到全面減貧等任務,這就需要發達國家在應對能力建設方面的更大幫助,比如清潔技術轉讓等等。
國際產能合作能帶動近60億人的市場,會有力促進世界經濟的復蘇
座談中有代表提出,中國倡議國際產業投資和產能合作,歐盟則正在推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如果二者能對接得當,將是了不起的成就。李克強當即回應,我此次出訪歐洲就將向對方進行詳盡闡釋,中國倡議的國際產能合作和歐盟的容克計劃完全能夠對接。
李克強說,中國在改革開放30多年迅速的工業化進程中,積累了巨大的產業能力,一些重要產品,如鋼鐵、水泥等,平板玻璃等產量甚至占到世界50%以上。我們既要擴大內需,但同時這些富裕而優質的產能,非常契合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此外,正在“走出去”的中國裝備的一些核心部件,大多采用的是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這就形成了三方合作,達成了“三贏”。
“我們最新把這命名為‘全球產能合作’。中國自身人口,加上其他發展中國家四五十億人,這能帶動全球近60億人的市場。”李克強說,“這必將有力地推動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和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同時也會有力地帶動世界經濟的需求,促進世界經濟復蘇。”
?
?
?
?
?
?
相關鏈接:
李克強出訪歐洲三大看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