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南京地區再降暴雨,雨水滲入歷史悠久的明城墻墻體內,經由其排水系統噴吐而出,形成了獨特的“龍吐水”景觀。
南京明城墻修筑于明朝,最初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歷時20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內向外形成了皇城、宮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墻環套的格局,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模恢弘雄壯,在鐘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桓達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墻的外廓城墻更是超過60公里。
據悉,因為太平門段明城墻是包山墻,山上大量的雨水流淌下來,必須要通過城墻自身建造設計中的排水系統及水流沖刷形成的排水縫隙向外“放水”,否則積水長期得不到排放,土石方吸水飽和后,容易引起山體“肚子發脹”,造成塌方,從而破壞明城墻。
?
相關鏈接:
江蘇南京持續降大暴雨 大學宿舍被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