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市場非理性因素
針對證監會昨天再次出臺的救市新政,長城基金宏觀策略研究總監向威達表示,此次證券公司拿出合計不低于1200億元用于投資藍籌股ETF,對于市場來說資金量并不算大,而且暫緩IPO也只能解決目前市場上短期資金壓力。
向威達強調,目前市場顯示出非理性的特征,應該馬上遏制,管理層還是應該陸續出臺一些包括平準基金的實質性利好來解救市場。
評論
政府救市不代表國家兜底投資者逢喜勿忘投資理念
中國證券業協會4日發布消息稱,21家證券公司4日召開會議,決定以2015年6月底凈資產15%出資,合計不低于1200億元,用于投資藍籌股ETF,并承諾上證綜指4500點以下自營股票不減持。昨晚,上交所公布安記食品等10家公司,深交所刊登萬里石等18家公司暫緩發行公告。28家公司公告稱,因市場波動較大,出于審慎考慮,發行人暫緩后續發行工作。
如何應對股市變盤,一直存在兩種對立聲音。一種聲音認為,政府應采取更果斷措施救市,“為民接盤”。另一種聲音認為,在非大藍籌的各板塊市盈率普遍偏高,股市明顯存在嚴重泡沫的情況下,股市震蕩回調屬于正常市場現象,監管者無須因股市動蕩強加干預,而應站在中立立場,既不必托市,也托不起市,否則有可能導致股市應該推動的改革倒退。
這兩種對立意見各有其理,但即使是最堅決的市場主義者也須承認:當市場失靈時,干預必不可少。那么股市是否存在失靈現象?答案毋庸置疑。這一輪牛市行情中,失靈無處不在:對2萬億融資和5000億配資組成的杠桿只靠保證金和券商評估實施管理,對大股東減持缺少合法規制,對以重組等形式炒概念講故事無法預警,對期指特別是中證500股指期貨的做空效應認識不足,管理失于生硬,等等。從指數看,似乎是近三周的大幅下挫讓股市的結構性弊端集中爆發,但回頭來看,其積累過程在股指上升階段既已完成。區別只在于,股市上升期的失靈以間歇性的形態體現,而股市下行期則以集中性形態體現。
讓市場按自有規律行事,只適用于市場正常時。但市場出現失靈癥狀時,甚至是在要么狂熱要么渙散的“兩極”運行時,政府焉能坐視?更何況,在資本市場加入杠桿之后,能否正常運轉,直接牽連著金融體系是否穩定,牽連著上市企業直接融資機會是否會堵塞,牽連著普通投資者的財產性收入甚至金融秩序穩定等一系列大局。
因此,當下的問題不在于政府該不該出手救市,而在于用什么樣的方式介入進來。無論是暫緩IPO、建立平準基金還是券商投資藍籌股ETF,關鍵在于既要讓行政手段發揮出非常時期的非常作用,也要盡可能遵循市場規律。一方面,需要對在股指上升期已顯露的弊端進行持續改革,減少風險因素。比如,對現貨和期貨市場交易時間不對等及其他機制性問題加以改進。另一方面,要清晰告訴市場投資者,政府救市不代表國家兜底,政府重在解決機制性問題,投資者則須克服投機心理。需要明確,恢復市場信心,修復市場指標,非一日可以完成。
總之,各類被市場稱為“救市”的政策和措施,是市場處于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從長遠看,股市的制度弊端才是政府治理的主要目標。持之以恒地進行改革,股市才能跳出大起大落、兩極運行的怪圈,健康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