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高齡的河北籍抗戰老兵冀真寫下“勿忘國恥”。
冀真老人衣著簡樸。
【開欄語】
時光荏苒,七十年彈指一揮已是盛世;沉烽靜柝,民族危亡關頭的吶喊在歷史中回響。
老兵!抗戰老兵!
七十年前,戎馬倥傯,止戈興仁,他們最終迎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戰的偉大勝利。七十年間,解甲歸田,鬢發漸白,他們又為國家建設出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七十年后,年已耄耋,步履艱辛,他們卻仍壯心不已,更有一顆枕戈寢甲的心,雄赳赳氣昂昂。
回憶,為了記住,記住歷史,以史為鑒。回憶,為了致敬,致敬老兵,以媒體之名。
去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九年時,本報曾推出《老兵記憶》系列報道。一年后當我們再次回訪時,當時接受采訪的十名老兵有的已長辭作古,讓人惋惜,令人長悲。本報今日推出“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我的抗戰”系列報道,請健在抗戰老兵們親口講述那段戰火紛飛的歷史,讓后人銘記那段刻骨銘心的民族記憶。如果您是一位親身參加過抗戰的老兵或您的身邊有抗戰老兵,請撥打96399與我們聯系。戰爭可恨,老兵可敬!
送情報的路上遇到鬼子兵,他在溝里跑,成隊的鬼子在溝邊追;執行任務時遇鬼子大掃蕩,他來不及進入地道,跳進了枯井,結果陰差陽錯躲過了鬼子向地道內放毒氣……70多年前那一段段與鬼子斗智斗勇的親身經歷,已經成了90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冀真腦海深處最難忘的記憶。7月1日,記者走近這位抗戰老兵,聆聽他講述親歷的抗戰故事。
?
相關鏈接:
歲遠征軍老兵:我不是英雄 只是抗日戰爭的幸存者
老兵憶朝戰:1米8深壕溝被炸平 重挖被削下1米
【老兵檔案】
冀真,1925年元月出生,1939年7月參加革命,194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河北省定縣(現定州市)西城村人。
1939年7月,任定南縣區府通信員,并在冀中師范讀書。1942年5月,任定南縣第一區政府通信員。1945年7月,在冀中導報社、冀中新華書店任會計。1948年10月,晉察冀報社、新華書店任郵購股長。1950年至1958年,先后任北京市新華書店人事科正、副科長。1958年至1965年5月,任北京市機電成套局人保處副處長。1965年5月至1970年,青海省機電成套局政治處副處長。1970年至1985年2月,任青海省體委辦公室副主任。
老兵記憶
轉移路上目睹戰友犧牲最小通信員15歲秘密入黨
7月1日,記者在正定縣青海省(石家莊)第二干休所內,見到了90歲高齡的河北籍抗戰老兵冀真。
冀真回憶說,1939年,河北定縣(現定州市)被日寇占領,但農村中卻活躍著多支共產黨的抗日武裝,分布著多個抗日根據地,他家的西城村便位于其中的一個根據地內。“當年7月,我小學畢業后原本要跟著父親學木匠,可我卻一心想跟著共產黨抗擊日本侵略者。原以為父親會反對,沒想到父親卻沒有絲毫阻攔。”冀真說,在一位遠房親戚的介紹下,14歲的他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定南縣區府年紀最小的通信員。除了在根據地送情報、發通知,冀真還被組織安排到冀中師范學校學習。“冀中師范學校主要是培養年輕人,然后派往敵占區去執行特殊任務。”冀真說,他在學校學習不到一年,日本鬼子便對根據地進行了掃蕩,學校被迫轉移。
跟隨學校轉移到束鹿縣(現辛集市)境內時,學校的政委和教員先后犧牲,隊伍也被打散了。冀真和一群女同志撤離時,再次遭遇了日本騎兵的追擊。冀真說,他當時穿著老百姓的服裝,再加上年紀小,日本兵認為他是逃難的孩子,便從他身邊繞過,圍住了跑在前面的那群女同志。“鬼子騎兵特別壞,他們騎著馬圍著女同志們,讓馬蹄將女同志們全部踹倒,最后將其全部殘害。”冀真說。
在定縣老家住了沒兩天,得知鬼子回城后,一心想給戰友報仇的冀真,開始尋找黨組織。一段時間后,冀真又跟隨定南區府把駐地搬到了老家西城村。有了那段生死經歷后,冀真變得更加勇敢。1940年7月的一天深夜,冀真剛執行完任務回到家中,就有人敲門。開門一看,原來是村支書和區委副書記。“他們手中捧著一個包,包里面是一面黨旗。”冀真說,經過一番談話后,他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在黨旗下宣了誓,“經過三個月的預備期后,我如愿成為了一名正式黨員。”
敵占區送情報遇敵情鬼子在后面追他在溝里跑
入黨后,冀真的任務多了起來。組織上時常安排他前往敵占區送、取情報。
冀真回憶說,他去敵占區送情報,多次遭遇鬼子、偽軍在后面追,他只好拼命在前面跑。讓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為了按時送到情報,他偷吃了老鄉家的大白菜。冀真說,按照組織上要求,他在規定的時間進入敵占區的一個村莊,剛進入聯絡人家中,他按照紀律沒有多說話,卻被幾名陌生人給綁了起來。“他們誤以為我是敵人派來的,我誤認為他們是漢奸,便一直僵持著,直到最后當地地下黨的同志趕到,誤會才解開。”冀真說,這一鬧,原定到下一個地點的接頭時間也趕不上了,他只好連夜趕路,結果途中還遇到了一隊鬼子巡邏兵,“我在溝里跑,鬼子兵便在后面追,子彈就從身邊飛,整整跑了十多里才脫險。”
精疲力竭的冀真躲在一處白菜地里,看著大白菜,他的肚子餓得咕嚕咕嚕直叫。于是,他做了一件違反紀律的事:偷吃了白菜地里的一棵大白菜。“吃完白菜,我又開始趕路,最后按時把那份重要情報送回了區委。”冀真說,事后,他對自己偷吃老鄉白菜的事向組織上做了檢討。
放棄鉆地道跳進枯井陰差陽錯躲過致命毒氣
1942年5月27日,是冀真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天。當天,冀真執行任務路過定縣北疃村附近一個村莊時,遭遇了正在進行五一大掃蕩的日本陸軍第110師團第163聯隊第1大隊。被日軍發現后,一隊日本兵向他追過來,他迅速跑向村中。
冀真邊跑邊尋找通向村外的主地道,卻始終沒有找到。日本兵距離他越來越近,他一咬牙跳入村內的一口枯井內。“在枯井里躲了多半天的時間,鬼子來回從井邊走過,外面槍聲響個不停。我躲在井中不敢動,直到槍聲停了,爬到井口往外看,才知道鬼子已經離去,村內一片狼藉。”冀真說,等他趕回區政府,才知道就在這個村與北疃村連接的地道中,被鬼子施放了毒氣瓦斯,也就是被后人稱作的“北疃慘案”。
冀真說,這次北疃村受損最嚴重,800多名老百姓遇害。“施放毒氣后,不少人從地道中跑了出來。”冀真說,跑出來的老人和孩子當場就被鬼子用刺刀刺死,扔回了地道,“幾十名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則被綁在樹上,被日本鬼子放出的狼狗活活咬死。”
1945年7月,冀真被組織上派往冀中導報社工作。離開抗戰一線沒多久,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老兵精神
黨的生日寫下“勿忘國恥”
囑咐后人那段歷史不能忘
冀真老人離休后回到河北,居住在正定縣青海省(石家莊)第二干休所一套三居室的單元樓內。屋內那些幾十年前的老家具和老人身上洗得發白的“的確良”襯衫,讓人感受到了一位離休老干部簡樸的一生。
客廳中間放著一張可以折疊的方桌,冀老正慢慢地鋪開宣紙,站在方桌邊低頭研墨的中年女子是冀真的女兒姬肖麗。同樣身著樸素的姬肖麗介紹,母親前幾年離世,而今她和弟弟輪流照顧著父親。“父親一輩子簡樸,這些家具跟著他們從北京到青海,再從青海回到正定,已經用了幾十年,幾次想給老人換,父母都舍不得。”姬肖麗說,父母一輩子生活簡樸的精神也得到了傳承,而今兒孫們也都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姬肖麗把毛筆遞到父親手中,冀老一手撐在桌上,一手顫抖著在宣紙上寫下了“勿忘國恥”四個大字。“今天是黨的生日,國家和民族經歷的那段屈辱歷史你們一定不能忘。”冀老囑咐著女兒。
“父親早年喜歡寫書法,但這些年由于身體原因很少寫了,平常也只是看一些抗戰電視劇和喜歡的體育節目,但今天一早起床看完日歷后便堅持要求寫書法,原來是想讓后人記住歷史。”姬肖麗說。
北疃慘案
1942年5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制定了五一大掃蕩,其中重要的一環便是,日本陸軍第110師團第163聯隊第1大隊于1942年5月27日清晨從定縣(現定州市)縣城出發向南掃蕩。日軍在距縣城22公里處遭遇八路軍并發生戰斗。八路軍在被包圍之后分散突圍,少量受傷八路軍士兵與大量村民進入包圍圈內北疃村下的地道隱蔽。日軍在進入村莊后發掘地道入口,并向找到的地道入口內投擲催淚瓦斯和毒氣瓦斯。地道內的村民和受傷八路軍士兵中,很多人因窒息而死。無法忍受毒氣的人們在沖出地道后被刺刀刺死或被開槍打死。此次事件中共有800余人遇難。其中,北疃村120余戶中,24戶被滅門。
文/圖董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