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安徽沱湖一夜變成“醬油湖” 水產死亡2364萬斤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5-07-10 06:40

      九萬余畝水域成“醬油湖” 上游排污下游只能吃“啞巴虧”?

      ——安徽沱湖、天井湖遭跨境污染事件調查

      幾乎是一夜之間,水美魚肥的安徽沱湖省級自然保護區變成了“醬油湖”,附近的天井湖也未能幸免;也就在這一夜之間,沱湖、天井湖周邊漁民經年累月的辛勤勞作化為泡影。

      9.2萬畝水域被污染,魚類等水產死亡2364萬斤,涉及漁民907戶,其中專業養殖戶220戶,直接經濟損失1.9億元……近日,大量下泄的上游污水團讓安徽省五河縣的“兩湖”流域遭受到多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污染事故。

      莫名污水成飛來橫禍漁民損失慘重

      6月27日,養了一輩子魚的劉建月就發現湖水不對勁,“湖水漸漸變成了醬油色,還散發刺鼻味道,我就知道上游的臟水又來了”。

      劉建月是安徽省五河縣的漁民,這里因淮、澮、漴、潼、沱五水匯聚而得名,由于水系發達成為安徽的水產大縣,同時也飽受跨界污染之苦。漁民告訴記者,由于跨界污染頻發,他們會用塑料薄膜將圈養魚類與污水隔離,但近期遭受強降雨影響,高水位使塑料薄膜失去了作用,連日來五河境內沱湖、天井湖魚類等水產出現大面積死亡。

      記者乘船在沱湖、天井湖湖面上看到,湖水呈黑褐色,成片的死魚漂浮堆積在圈養的漁網邊緣,不停地有魚躍出水面掙扎求生。由于天氣炎熱,死魚已開始腐爛,腥臭混雜著污水的刺鼻氣味令人作嘔。

      天井湖的幸福漁業養殖合作社多位漁民告訴記者,他們去年投放的魚苗當年沒舍得捕撈,指望養肥了今年中秋節賣個好價錢,眼看著要收獲了卻血本無歸,據初步估算,該合作社20戶專業養殖戶損失上千萬元。

      為了減少損失,當地漁民開始捕魚拋售,中秋節每斤能賣6元的草魚只賣每斤1元。“再不撈就真的死光了”,漁民劉文云哽咽著說。

      沱湖螃蟹躋身“中國十大名蟹”之列,此次螃蟹養殖戶損失同樣慘重。沱湖鄉的劉孟巧今年剛開始搞螃蟹高密度養殖,幾乎全部死光,投入的300萬元打了水漂,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貸款。

      上下游各執一詞跨界污染屢成“無頭案”

      在五河縣水利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沱湖和天井湖上游的主要河流,都在宿州市泗縣境內。事故發生后,五河縣環保局連續多日分別在沱湖上游的唐河草溝閘和天井湖上游的石梁河幸福閘取樣檢測,這兩處閘壩是通向“兩湖”的最后一道“關口”,檢測結果顯示,兩閘的溶解氧、高錳酸鹽等多項數據超標,水質均為劣五類。

      鑒于兩地之間的跨界污染事故已多次發生,早在2009年,蚌埠市與宿州市政府就簽署了《關于跨市界河流水污染糾紛協調防控與處理協議》,對于污水排放和預警等事項作了明確規定。然而對于此次事故責任認定等關鍵問題,雙方各執一詞。

      ——事故原因是什么?

      泗縣環保局副局長易軍稱,泗縣出境河流水質一直在五類左右,并非事故主要原因,可能是連續多日的強降雨沖刷產生的面源污染造成;五河方面認為,由于安徽北部連續多日強降雨引發汛情,使得上游水位高漲,不得不開閘放水,大量濃度超標的污水團下泄,泗縣在水利調度上存在重大失誤,是導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污水排放是否預警?

      泗縣方面表示,除了6月26日首次開閘放水沒有通報下游,后期均向五河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報;然而五河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負責人卻表示,泗縣始終沒有任何形式的溝通,還一次性排放這么多污水,根本沒法防范。

      7月3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幸福閘仍在開閘放水,水體呈灰褐色,并散發惡臭。4日上午,泗縣草溝閘繼續排污,五河縣派駐的看守人員被強行驅趕。

      ——誰來負責?

      泗縣方面稱,“泗縣境內沒有工業企業,經過排查未發現污染源,污水主要是上游過境水。”雙方協議規定,如上游因過境水污染或不可抗力造成下游污染損害,則上游政府免于承擔相應責任和賠償。五河方面認為,即便是過境水,泗縣沒有及時預警,且水利調度存在失誤,理應擔責。

      據了解,2013年沱湖流域就發生過類似的污染事件,由于找不到明確的責任主體,最后所有損失漁民自己承擔,漁民擔心這次仍會不了了之。

      亟待建立有效的跨界污染追償、追責機制

      除了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沱湖、天井湖的漁民成為此次事故的最大受害者,不僅經濟損失巨大,常年生活在船上的漁民生存亦受到威脅,嚴重污染的水體短期內不可能恢復,漁民將失去收入來源。五河縣政府已調度純凈水、米面油等物資發放給船上漁民,但這并非長久之計。

      環境法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盡快明確責任主體,妥善安撫漁民和賠償其損失。河北馬倍戰律師事務所律師馬倍戰分析認為,即使上下游政府有免責協議,也只對協議政府行為有約束力,對污染受害者等第三方的約定無效,受害者可以對“可能的污染致害者”提出民事賠償,即使“元兇”不在泗縣,泗縣政府也有舉證責任。

      事實上,跨界污染賠償也有成功的先例。2013年1月,河南惠濟河東孫營閘開閘排水,大量污染水下泄導致安徽渦河亳州境內水質污染加重,大批網箱養魚死亡。污染事件發生后,河南省相關負責人迅速到安徽進行處置,首批400萬元賠償金很快就撥給了亳州市政府。

      馬倍戰說,很多跨界污染發生后,賠償是地方政府之間的事情,缺少污染受害者和致害者的參與,建議此次賠償中一方面保證賠償資金流向透明,另一方面合理規劃,發揮資金造血功能,解決污染受害者未來生計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副教授胡靜表示,涉及跨流域污染的環境問責難主要在于上游政府占據天然優勢,且缺乏法律制度化的糾紛解決方式,很大程度仰賴上級政府的態度,因此,法律上有必要明確下游政府起訴上游政府的訴訟權利,只有這樣才具備和上游協商解決的籌碼。

      “要判別和鑒定污染責任的歸屬,也必須完善技術手段。”合肥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汪家權說,學界要重視“環境法醫學”的學科建設和實際應用,通過污染物質的“DNA”,詳細研究污染物的性質及遷移分布情況。

    ?

    ?

    ?

    ?

    相關鏈接:

    昌江縣水產公司經理鐘紅光等3人接受組織調查
    海南建國家級水產物流交易中心 入駐商戶可獲金融支持
    澄邁老城中漁水產公司100公斤液氨泄漏 無人員傷亡
    金正恩視察朝鮮人民軍水產所 妹妹金汝靜同行(組圖)
    海南培訓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員 促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
    海口水產碼頭潮汕人 中秋拜月別具一格
    水產店門忘關 百只螃蟹“疊羅漢”搭橋集體大逃亡

    ?

    相關鏈接:
    昌江縣水產公司經理鐘紅光等3人接受組織調查
    海口水產碼頭潮汕人 中秋拜月別具一格
    水產店門忘關 百只螃蟹“疊羅漢”搭橋集體大逃亡
    海南培訓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員 促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
    澄邁老城中漁水產公司100公斤液氨泄漏 無人員傷亡
    海南建國家級水產物流交易中心 入駐商戶可獲金融支持
    [來源:新華網] [作者:] [編輯:李帥鋒]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