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國新辦發布會中介紹201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盛來運說,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標逐步回暖,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第二季度國內經濟增速7%,上半年國內經濟同比增長7%,其中第三產業增長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0.5%。(7月15日新華網)
2015中國經濟半年報數據出爐,諸多數字傳遞了宏觀經濟的暖意。
上半年7%的增速來之不易,這是毋庸置疑的共識。此前,央行發布的《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將2015年實際GDP增速的基準預測值由7.1%下調至7.0%。這當然可以從國內外的經濟環境找到邏輯支撐:上半年世界經濟復蘇總體上比預期低,且地緣政治沖突有所增加,加上大宗商品價格下滑的幅度較大,增加了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而眼下的中國,正處在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的陣痛還在繼續釋放,增速換擋的壓力有所加大,且新舊動力的轉換也在進行之中。盡管世界銀行6月11日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維持中國2015年GDP增長7.1%的預期不變,但諸多學者對上半年中國經濟走勢并不持高調姿態。正因為傳統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增速放緩,因此,今日的7%增速還是超過了不少人的預期;也因此,各方對中國經濟下半年走勢更趨樂觀。
來之不易,不等于勝算皆偶然。今年7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就指出,雖然一些多年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顯現,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譬如工業生產增速小幅回升,就是加大對企業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的結果;又譬如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快,占工業比重進一步提高,這與“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版“工業4.0”戰略等直接相關;再譬如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迅猛,也與“互聯網+”有著因果關系……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科學精準實施宏觀調控,堅定不移推進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這是國民經濟運行區間合理,主要指標逐步回暖的重要力量。
7%的增速不算特別高,但在困難的背景下、在全面深改的坐標上,體現了中國宏觀經濟時下顯著的八字特點:緩中趨穩,暖中立信。一則,上半年的改革紅利尚未完全釋放,財稅政策還有操作空間。程序上說,從項目審批到轉化為實際的投資和生產力要有一個釋放的過程。二則,房地產在二季度出現明顯的回暖態勢,房地產投資、市場銷售、新開工面積都有所升溫,其帶動效應會在后半年更為凸顯。三則,中國新型的工業化與城鎮化還“在路上”,包括消費結構升級等重大潛能,還有待制度設計進一步挖掘。此外,就業水平升級、經濟結構優化、居民收入跑過GDP等利好,都將進一步激活“雙創”的信心。凡此種種,中國經濟走勢更鼓舞人心。
當然,2015中國經濟要夯實企穩基礎、實現預期目標,總體還是逆水行舟的過程。惟有正確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防風險的關系,速穩質優,行穩致遠,“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才能夢想成真。
相關鏈接:
中國經濟“半年考”交出合格答卷
統計局作答中國經濟七問:波動空間漸窄 穩定性漸強
圖解:2015中國經濟半年報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