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用刷子清理文物。京華時報記者 趙思衡 攝
昨天,周口店遺址發布了2011-2014年對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第4層的發掘成果。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表示,新發現可作為“北京人”用火的證據,不排除再次發現“北京人”遺骸甚至頭蓋骨的可能。
據高星介紹,猿人洞是周口店遺址的心臟。這里有最具科學價值的標志性堆積體,保存了遺址最完整的地層序列和豐富的科學信息。自上世紀20年代猿人洞發掘以來,長期遭受日曬、雨淋、風蝕等自然力的破壞,因此2009年至今開展了對猿人洞西剖面的搶救性發掘工作,這也是自1937年大規模系統發掘停止后首次進行的搶救性清理發掘。
高星說,猿人洞共有13層,并非每層都有人類活動的文化遺存,“已發掘的前3層,人類遺存痕跡比較少;還未發掘的第7、8層估計人類遺存也很有限;11層以下就沒有文化遺存了。從目前對第4層發掘的情況看,這一層人類活動較為頻繁”。
在這幾年的清理發掘過程中,先后對第4層堆積中上部、下部進行了發掘,共出土可鑒定標本上萬件,其中包括近4000件石制品(原料基本為脈石英等,石制品類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斷塊、斷片、碎屑等),可鑒定的大中型動物骨骼標本3000多件(包括碩獼猴、腫骨大角鹿、葛氏斑鹿、馬鹿、梅花鹿、野豬、犀牛、三門馬、鬣狗等),另外還出土了嚙齒類、鳥類等小型動物化石2000余件。
關鍵發現
“北京人”用火能力再獲新證
高星說,1929年裴文中先生在北京猿人遺址發現灰燼、燒骨、燒石等疑似用火證據,并成為學術界共識。但近30年來,部分西方學者質疑“北京人”用火能力,提出燒骨、燒石、灰燼可能是從洞外被水流沖入的;被燒過熏黑的材料及灰燼可能是自然火造成。
高星表示,人類用火證據要素共有4點,首先要確實發生過燃燒——灰燼、木炭、燒骨、燒石等;存在人類操控跡象——集中分布、火塘結構等;與其他人類遺存共生——人類化石、石制品、被人類改造過的裝飾品等;適宜的人類生存與埋藏環境。此次發掘不僅發現大量石制品,同時發現火塘、燒石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跡密集出現,可以證明“北京人”的用火能力。
發現1:加熱超過700℃
在猿人洞第4堆積層有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特別是燒骨等用火遺物、遺跡的密集出現,研究表明遺址疑似用火區沉積物很可能經歷了700℃以上的加熱,而自然火一般無法達到如此高的溫度。這些沉積物可能受到人類控制用火的作用。
發現2:灰燼中含硅質體
考古學家組織了磁學、釋光特性、微形態、元素碳、植硅體、孢粉、紅外光譜分析等檢驗,發現第1地點的第4層和第6層灰燼中含有硅質體,即找到了證明“北京人”用火的證據,說明“北京人”在第4和6層所處的年代已可以控制用火。
發掘預測
可能再次發現“北京人”頭骨
高星介紹,猿人洞今年的發掘重點集中在第5層及第6層上部,計劃清理堆積厚度3-4米。本年度的發掘工作計劃持續到10月中下旬。
談到是否能再次發現人類遺骸,高星表示,此前周口店共發掘包括牙齒等共40個不同的人類遺骸,其中包括5個失蹤的頭蓋骨。目前發掘的區域是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很有可能發現新的人類遺骸,且不排除發現新的“北京人”頭蓋骨。
?
?
相關鏈接:
河南首次考古出土猿人化石 揭秘欒川人之謎·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