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在7月18日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被視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基本法”。一些網貸行業人士表示,隨著后續細則監管政策的出臺實施,必將加速傳統金融機構的入場布局,網貸行業或將迎來洗牌時期,監管政策的落實有利于提高P2P和互聯網金融的長期健康發展,真正實現普惠金融的最終目標。
“首次在這一領域實現了有法可依。”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18日表示,由于填補了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法規空白,并由十部委聯合發布,可以認為此次發布的指導意見相當于使中國互聯網金融有了“基本法”。
目前,此次公布的仍為框架性文件,更多具體細則有待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等部委按照各自分工、認真研究后出臺,目前尚無具體時間表。
玖富CEO孫雷認為,“更重要的是銀監會細則何時出臺,如準入門檻備案規則、對哪些一些不能做的最好能明確、監管意見出臺后央行征信是否能接p2p?或有時間預期?指導意見將鼓勵創新精神,給市場調整留下空間。值得關注的是出臺監管意見后對符合或不符合意見的企業如何行動?最期待銀監細則。細則一出,備案通過的企業,就落地為安了。”
“不管怎樣,這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可謂政策靴子的落地。”九信金融副總裁鄭冠楠認為,雖然具體細則規范辦法仍在期待中,但無需置疑,互聯網金融將就此逐漸走出“灰色地帶”,陽光化、透明化的健康發展將成為必然趨勢,這對行業的規范發展可謂長期利好。按“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基調,可以看出監管層的用意,是在強調監管必要性和明確監控要求的前提下,仍然積極大力促進整個行業發展的鼓勵態度。
對于大眾最為關心的P2P監管政策方面,《指導意見》明確指出P2P屬于民間借貸范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的規范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從法律層面,為P2P給予了合法性。而從監管角度,又明確規定互聯網金融要堅持平臺功能,強調信息中介性質,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必須借助銀行業進行資金監管。
鄭冠楠指出,不是以往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托管等政策規定,也為P2P的行業操作指明了“安全界限”。這些措施將利于避免曾經種種行業亂象風險的發生,有助于提升社會公眾對于互聯網金融的信任和認可,有助于投資者將P2P視作一種正常合規的投資理財渠道并參與其中,從而進一步加速行業的發展。
好貸網創始人兼總裁李明順亦認為,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的一個金融模式,借助互聯網+本來可以發展得非常順利,但是近來卻被一些業內投機者和不壞好意者過度“消費”,逐漸偏離了本來的價值取向,一些好公司也不得不加入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讓行業風險累積。現在階段相關監管部門出臺了行業規范和準入機制,有利于提高P2P和互聯網金融的長期健康發展。
據網貸之家研究院統計,今年6月出現問題P2P平臺達125家,創歷史新高。其中“跑路”和提現困難成為平臺出問題最主要的原因。中國信用評級機構大公7月16日公布的P2P平臺黑名單公告中,更是將1316家P2P平臺納入“黑名單”,另有307家被納入“預警平臺”。
“指導意見此時出臺,非常及時、有效。做P2P必須有一個門檻,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楊東指出,意見的出臺改變了此前“無法可依”、較為混亂的現象,“因此指導意見將重構市場秩序,更好地規范行業發展,更有利于老百姓的利益”。
樂錢聯合創始人何慶宇認為,指導意見是框架性的文件,其效果依然要等到各項細則逐漸落地。針對業內最翹首以待的兩點,“非法集資”紅線和行業準入門檻,這份指導意見均未詳細提及。圍繞“非法集資”紅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業內確實需要一份更為詳細的指導方案。例如,針對網貸板塊,文件中沒有明確提及各地已經普遍存在的“P2B”模式(即個人對企業借款),很顯然,監管層重點支持、鼓勵小額借款。不過,文件也未把P2P嚴格定義在“個人對個人”,而是定義為“個體對個體”,這已經是一個突破。
何慶宇同時表示,目前業內99%以上的平臺都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資金存托管,實質性面向互聯網金融公司開展存托管業務的銀行仍僅限于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且銀行普遍對合作的P2P平臺有嚴格要求(比如注冊資本、背景等)。客戶資金要求存管在銀行業金融機構,此條規定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資金托管模式明確形成了挑戰。甚至有觀點認為,指導意見的出臺,將會引發90%的P2P面臨關門或轉型。
鄭冠楠認為,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實力更為雄厚、業務更加規范的傳統機構看來,監管正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十部委《指導意見》的出臺,必將加速傳統金融機構的入場布局,帶來資產和資金規模的進一步擴張,這對于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真正實現普惠金融的最終目標,才更加具有深遠的價值和意義。
?
?
?
相關鏈接:
股市震蕩帶火P2P網貸 投資者應多元化組合配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