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量增質優 全年有望實現同比增4%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談上半年吸收外資情況
商務部17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FDI)4205.2億元人民幣(折合684.1億美元),同比增長8%。這一數據反映出FDI什么特點?商務部為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外商投資采取了哪些措施?四大自貿區在促進FDI方面有何成效?如何看待全年吸收外資走勢?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接受了記者采訪。
自貿區吸收外資聚集效應明顯
記者:今年以來,我國自貿區建設情況如何?在促進吸收外資方面有何進展?
王受文: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貿區通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領域,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加快金融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體系等,吸收外資聚集效應明顯。
從4月下旬至今的2個多月時間里,上述4個自貿試驗區通過備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共754家,合同外資421億元人民幣,占同期區內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及合同外資的比例分別為80%和57.5%。
服務業、高端制造業增勢明顯助力吸收外資結構優化
記者: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呈現了怎樣特點?
王受文:今年以來,我國吸收外商投資規模繼續擴大,質量進一步提升。吸收外資主要呈現三方面特點。
一是服務業吸收外資增長較快,外商投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上半年,在房地產業吸收外資下降8.8%的情況下,服務業吸收外資增長23.6%,在全國吸收外資總量中所占比重上升到63.5%,成為我國吸收外資的主要增長點。同時,高端制造業領域外商投資持續增長。上半年,通訊設備、化學藥品制劑、電子器件制造等高端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231.6%、71.9%和23.6%。
二是跨國并購占比大幅提高,利用外資方式不斷優化。今年上半年,以并購方式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41家,實際利用外資131.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1.2%和336.5%。并購在全部實際利用外資中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8%上升到19.3%。并購有利于盤活現有企業存量資產,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是跨國公司紛紛加大研發本土化力度,積極投入創新。今年上半年,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95家,實際利用外資25.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8%和62.8%??鐕镜难邪l活動主要集中在汽車制造、通信和網絡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家居等領域,將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萬眾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多措并舉促服務業等擴大開放
記者:在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吸收外資方面,商務部今年以來采取了什么措施?
王受文:商務部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公開征求社會各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的意見;穩步擴大相關領域和行業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內陸沿邊開放。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中規定:確立“全面報告加有限許可”的外資準入管理制度;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取消對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的審批等。草案得到境內外各界的認同。
在穩步擴大相關領域和行業對外開放方面,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大幅減少限制性措施,限制外商投資條目縮減50%以上。在廣東省對港澳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受全球經濟拖累形勢嚴峻,綜合優勢明顯預示全年吸收外資有望同比增長4%左右
記者:如何看待我國全年吸收外資的走勢?
王受文:由于全球經濟形勢持續低迷、一些主要外資來源地經濟復蘇緩慢、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等因素的影響,下半年我國吸收外資面臨的外部形勢依然嚴峻。
但我國市場規模大、產業配套能力強、基礎設施條件良好等綜合優勢依然明顯。同時,中國政府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和速度、提高引進外資質量”的目標,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以完善的法律體系、開放的產業政策、公平的競爭環境、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充足的高端人才供給等為特征的新競爭優勢正在形成過程中,尤其是我國正在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綜合要素競爭力將不斷增強。如內外部環境不發生大的變化,初步預計2015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可達約1250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4%左右。
?
?
?
相關鏈接:
經濟筑底回暖 改革“綠芽”見效?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