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橋下亂糟糟的場面(圖片由網友提供)。
如何踐行好“四種精神”,做到與改善民生相得益彰?記者17日在街頭采訪時,多位受訪市民認為,既然大力提倡‘四種精神’,就應該搶抓“第一時間”,真正做到立說立行,把大家的需求作為第一信號,第一時間回應。此外,相關職能部門要落實好“四種精神”,就要搶抓一個“早”字,體現一個“快”字,做到一個“好”字,為市民提供貼心、到位的服務。
23路公交 苦了等車人
對于海口的“公交一族”而言,等待搭乘23路公交車絕對是考驗人品和耐心的事:運氣好的話,半個小時可以等到一輛;如果“臉黑”,一個小時等不來一輛也是常事。
“我市在力推‘5+2、白加黑’,‘釘釘子’,‘馬上就辦’和“拍拍看”四種精神,要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那么,能否先從最基本的解決公交出行做起?”17日上午,已在龍華區政府站前等23路車近40分鐘的市民韓女士一臉無奈。而在海南大學北門站,高先生也在為遲遲未到的23路車傷神不已。“我等了半個多小時了,一輛23路都不來,心里有點添堵。”說及對于“四種精神”的體會,他坦言,普通市民最關注的還是其中的“馬上就辦”,“馬上就辦體現了政府主動作為的精神與工作態度,群眾利益無小事。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能否切實改善市民出行環境,不要動輒1小時等不來一輛公交車。”
上午11點左右,記者在海南大學北門站苦等23路車。期間發現,前后兩輛車之間竟相隔了43分鐘,不少乘客已經被曬得暈頭轉向,“要是能轉車,誰愿意在烈日下暴曬將近一個小時?”不少23路的乘客說,要到達國興中學附近的話,只能乘坐23路車。而且由于比較偏僻,連打的都非常困難。“每天要花費近2個小時來等一輛公交車,都可以往返一趟文昌了,可是卻沒有解決辦法。”乘客林女士說。
受訪乘客吐槽認為:23路公交車難等,絕非近期現象。問題是,這種“要用往返兩座城市的時間等待一輛市內公交車”的尷尬,為何長期以來卻“無解”呢?
橋下有垃圾網友受不了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本是一幅和諧美妙的場景。然而,有網友向本報發圖反映:站在和平橋上看橋下,看到的可不是優美的風景,而是令人作嘔的生活垃圾隨意堆放。
近日,網友“冠海”向本報反映,“路過和平橋這里風景迷人,遠望人民橋一片繁華景象,但往和平橋下一看亂糟糟的場面讓人惡心,各種生活垃圾海洋廢物堆滿了橋下”。同時,該網友還從不同角度拍攝了9張照片,以證實其所言非虛。
記者從照片中注意到,烈日暴曬下,在和平橋下及碼頭岸邊,多處地面確實存在著污水橫流,廢魚簍、破船幫等垃圾隨意堆放現象。“這不是一二天的狀況了,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時處理下。”該網友說。
“你說我辦”互動方式
海口網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hkwb1988
海口網微信:haikouwang2013
海口晚報新浪微博:http://weibo.com/hkwb1988
海口晚報微信:hkwb1988
#四種精神#話題+您要說的話,通過以上四種渠道留言給我們
(海口晚報7月20日)
?
相關鏈接:
海口倡導“四種精神 “民企”說:政府要使對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