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供圖
圖①②③為已回歸的金飾片;圖④⑤⑥⑦為依然流失海外的大堡子山文物,分別為澳門珍秦齋藏秦子戈、日本MIHO博物館藏銅虎、美國某收藏家藏秦式镈、美國某收藏家藏青銅匜。“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回歸,是我國第一次主動追索文物并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這也為我們今后的文物追索工作提供了扎實的經驗。”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段勇說。正是他,2010年代表政府主動致函吉美博物館,要求返還大堡子山流失文物。
“對于這些文明古國,如希臘、埃及、印度等,追索文物都是一件在道義上、輿論上得到很多同情,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上舉步維艱的事情。對中國而言,尤其困難重重,一是我國的文物非法流失的年代較早,流失的數量巨大,流失到的國家眾多,流失出去的情況相對復雜;二是我們國家對于非法流失文物的摸底調查、研究建檔工作很薄弱;三是我們國家開展文物追索的時間較晚,經驗不足。”段勇說。
面對不利因素,我國文物工作者試圖找出一條可行之路。在發現大堡子山文物被盜后,相關部門立即開展搶救挖掘,完成流失文物調查報告,建立了文物被盜流失的完整司法證據鏈。在研究國際公約和相關國家適用法律及返還案例之后,制定詳細方案,編制相關的法律文書,然后主動向相關單位或個人致函,表明我國對被盜文物的主權立場,明確提出返還要求。
凡是看過“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的人,都會認同這些金飾片顯然出自大堡子山遺址。“這批金飾片具有顯而易見的唯一性。在該遺址被盜前并未有類似文物面世,在該遺址系統發掘后也未在國內外其他遺址發現過。”段勇介紹,國家文物局邀請了法方專家對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同樣的金飾片進行了對比:由于一些金飾片依然帶有出土時的土壤,有的還有殘留的朱砂,以及金飾片的工藝,都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同宗同源”。
甘肅省考古所所長王輝說,用金片來裝飾車馬并非秦人的傳統,周秦還是崇尚青銅器及玉器,用金的傳統在埃及、歐亞草原比較多見,這顯示了早期秦國的兼容并包。“這些金飾片對于研究秦早期的西垂文明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們理直氣壯追索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國際上,對于與一個國家的文明息息相關的文物,輿論上認為應該無條件返還。”
段勇強調,科學考古對于追索流失文物非常重要。從2004年起,國家文物局指導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5家單位組成聯合課題組,啟動以大堡子山遺址為中心的早期秦文化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項目。課題組2006年在大堡子山遺址發現城址1座、夯土建筑基址26處、中小墓葬400余座以及豐富的文化層堆積等。尤為幸運的是,在被盜秦公大墓(M2)旁發現“秦子樂器坑”一座,出土帶銘青銅镈3件、銅虎(附于镈)3件、甬鐘8件、石磬2組10件。這些出土文物進一步證實,流失海外的“秦公”“秦子”等文物均出自大堡子山被盜大墓。
據悉,目前還有大量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被美國、法國、比利時、日本及我國香港、臺灣地區的公私機構收藏。有學者在比利時收藏家處見到秦式金虎1對2件、鏤孔鷙鳥形金飾片3對6件,推測與法國巴黎所見金虎和鷙鳥形金飾片有密切關聯。在日本MIHO博物館發現秦式青銅甬鐘兩套各4件,一套秦公鐘,銘文為“秦公作鑄龢鐘”;一套“秦子鐘”,銘文有10多字,從形態、紋飾、工藝等來看,MIHO博物館所藏與大堡子山“樂器坑”的銅甬鐘十分相似或者一致。
已經發現的流失和已經回歸的文物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追索的路途注定漫長而艱辛。“這次成功追索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啟示,首先要有科學詳實的調查、完整的證據鏈,然后要在此基礎上進行長期交涉、不懈溝通、友好協商。我們不但在不同場合多次與多國進行溝通,而且全面凍結了相關博物館與中方的業務合作。此外,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促成重要文物的回歸。”段勇說。
?
相關鏈接:
法國秘密歸還中國4件純金文物 被稱“外交噩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