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海關舊址
從海甸河上望去,圖片最右側的帶塔樓的建筑物即1937年落成的海口海關大樓。(資料圖片)
海口市城建檔案局存檔的海口海關大樓舊照片
海口晚報記者 蔡康
美國與古巴7月20日正式恢復外交關系,位于古巴的古老建筑美國大使館“官復原職”,歷時近一個世紀的古老建筑重新煥發生機,這引起海口讀者對“老建筑”海口海關舊址的回憶,有市民拍發大量資料照片上網,激起市民強烈的好奇。為此,記者走進老海口海關舊址一探究竟。
在海口市得勝沙路8號,也屹立著一座精美的古老建筑:金字塔型屋頂,橘紅色屋瓦,灰白色的石灰砂漿外墻立面……造型美觀,洋溢著歐式風情。在一排高大火紅的鳳凰樹的掩映下,整座建筑顯得簡潔挺拔、剛勁有力,威嚴中還流露出了幾許歷史的滄桑和厚重——這就是海口海關舊址辦公樓。
海口海關舊址。
建筑 設計和施工精良
海口海關舊址建筑面積740平方米,1934年于現址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竣工正式使用,至今已有70多年。該建筑物由當時任舊中國海關建筑師的吳景祥先生設計,建筑物平面采用不對稱布置,南面設有門廳及陽臺,北邊及西邊設有門廊。走進樓內,四根大理石石柱與三扇拱門通道交錯而成,沿著保存完好的木制朱漆扶手直上,二樓和三樓由左右兩邊分道而行,一至二層辦公區專用一個樓梯,三樓及以上住房專用一個樓梯。主建筑物為三層,局部六層,近代殖民地外廊式風格,但設計者巧妙地結合了嶺南過街騎樓的設計樣式,將這座建筑打造成中西合璧的樣子。
目前仍在此樓辦公的海口海關緝私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棟樓冬暖夏涼,采光通風都非常好,由于建筑設計和施工質量精良,雖然經歷70多年風風雨雨,至今仍然保持著原有建筑的藝術風采,是海南島上世紀30年代的代表性建筑物之一。
歷史 銘記屈辱和殤痛
據海關志記載,海口海關前身為瓊州海關(簡稱“瓊海關”,俗稱“洋關”),1858年,《天津條約》生效,海口成為通商口岸,海口海關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拉開帷幕。
1876年4月1日,由外籍稅務司管理的瓊州海關在海口正式成立,同時成立瓊海關稅務公署(設址于今海口市中山路尾南側)。“瓊海關”全面推行洋關制度,唯總稅務司之命是從,為帝國主義列強傾銷商品,掠奪中國資源,大開方便之門。當時除管理進出海南島的國際輪船貿易、辦理海關業務外,還兼辦了港務和郵政業務。1945年以前,稅務司一直由洋人擔任。
日本軍隊于1939年2月攻占海南島。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驅逐外籍稅務司,獨占淪陷區海關,海關長換由日本人擔任。日本壟斷了海南的對外貿易、交通、工業、商業,特別是日軍封鎖海面,瓊海關業務處于癱瘓狀態,海南對外貿易進入歷史上最衰微的時期,出入瓊州的船只,1941年尚有66262噸,到1944年下滑到了603噸。
解放后,“瓊海關”才回到中國人民的手中。瓊海關舊址是當時海口的標志性建筑,它見證了海口海關發展的滄桑歷程,折射出當年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海南海上經貿發展的屈辱歷史。
故事 閣樓現日文書籍
海口海關人黃發忠說,海口海關辦公大樓舊址作為海口騎樓的“坐標”,不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還深藏著許多不為人所知的秘密。特別是大樓內的一些物證,驗證了日本侵占淪陷區海關的史實。2000年下半年,位于海口市得勝沙路4號的海口海關老辦公樓翻新裝修,工人們在對樓頂木質小閣樓進行維修時,將里面散落著的雜物和書籍全部扔了下來,準備當作廢物處理。在得知情況后,他迅即趕到了現場,隨手撿起幾本書翻了翻,發現大多為舊日文書籍,以為是老海關旅檢或郵檢所扣留的物品,便將其中一些保存較好的書籍收集起來,拉回到總關辦公樓的樓道里。沒曾想幾個月后,總關辦公樓又改擴建,樓道里的書籍又被清理工人損毀了一些,幸好被及時發現,他將剩下的書籍搬回家保管起來。經過研究考證,這批書不屬海關扣留物,而是瓊海關日籍關員的遺物,足以證明當時的瓊海關是由日本所控制的。
在海口海關舊址原大門口石階右側,至今都保存著一件讓海關人感到好奇和神秘的東西——水文地理裝置。從石階伸手可觸及一個球狀的小模子。據現在的海關人介紹,水文地理裝置是類似海拔零點的東西,海水的潮起潮落是以這個裝置為參照物來記錄的,是海南水文歷史的見證。當初海南建設松濤水庫時,有關部門就參考了海關利用該裝置所記錄的資料。
命運 近80年 “容顏未老”
在近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海口老海關大樓的外觀和用途也隨著海口的發展不斷更迭。從海口市城建檔案局存檔的一張30年代海口海關大樓舊照片可以看出,海口海關南面是得勝沙路,北面是長堤路,在1937年建成時,大門開在得勝沙路,而如今大門則改開在了長堤路。大樓落成時,海口市政部門在海關大門前種植了13棵鳳凰樹,如今依然還在,早已長成了古樸蒼勁的參天大樹。
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海口海關辦公樓舊址與海口鐘樓遙相呼應。據一些老海關人告訴記者,海關是一個城市的主權象征,鐘樓則是紀錄海關發展的重要標記,海口的鐘樓原來的位置是在得勝沙路中間,原海口海關大樓正門前,后來才搬遷到現在的長堤路上。
據有關史料記載,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解放軍海南軍事管制委員會派出軍事代表全面接管瓊海關。林吉祥同志為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口海關關長。自1950年至1992年,海口海關一直在此幢辦公樓辦公。1992年后前后由海口海關調查局、海口海關緝私局在此幢辦公樓辦公至今。自1950年以來,海口海關歷任領導都十分重視對“瓊州海關”辦公樓的保護,曾多次安排專款進行保護性修繕,始終讓該建筑 “容顏未老” 。
為了更好地保護“瓊州海關”辦公樓,2007年海口海關已將該建筑物向海口市政府申報了歷史文物。而且據悉,根據《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海口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綜合整治規劃》,舊址將被規劃為海口歷史博物館,到時將以嶄新模樣和使命呈現在人們面前,更大地發揮其歷史宣講作用。
(海口晚報7月23日)
?
相關鏈接:
全國海關已查證走私凍品42萬噸 有雞爪封存于1967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