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售往南海大道街上的早餐攤
經調查,李某秀自2014年12月起便開始在鐵橋石塔西村內加工米粉,所使用的原料有大米、食用玉米淀粉、食用木薯淀粉三種原料。通常是將米洗干凈后泡一個小時,然后打成米漿,壓制成粉條,晾至8個小時就成了半成品的粉干。銷售時過一遍涼水,就是成品的海南粉,通常以每斤1.3元的價格銷售給南海大道街上的早餐攤販。
李某秀稱,通常她會將約一調羹的苯甲酸鈉以及小指甲蓋大小的硫酸鋁鉀放入米漿內,這樣可以使米漿更干一些,便于將米漿壓制成米粉。而所用的苯甲酸鈉和硫酸鋁鉀是從一家化工經營店購買的。當執法人員要求其提供相關票據時,李某秀表示無法提供。
因李某秀未經許可生產加工米粉,并且在所制作的海南粉內添加苯甲酸鈉,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瓊山區食藥監局依法對該加工點立案查處,責令其停止生產加工,并對現場發現的苯甲酸鈉和硫酸鋁鉀查封扣押。
記者了解到,由于李某秀超范圍濫用苯甲酸鈉生產加工海南粉,涉嫌犯罪,該案已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苯甲酸鈉是一種無臭或微帶安息香氣味的酸性防腐劑,具有防止變質發酸、延長保質期的效果,但用量過多會對人體肝臟產生危害,甚至致癌。由于具有毒性,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對苯甲酸鈉的使用作出了明確限制。
硫酸鋁鉀又名鉀明礬,是常用的復合膨松劑中的酸性劑,主要用于豆類制品、小麥粉及其制品、膨化食品、焙烤食品等,現代研究發現明礬對人們健康存在危害,主要體現在金屬元素鋁在人體內的慢性積累。明礬中的鋁被人體吸收后很難排除體外,鋁的大量蓄積,會損害大腦及神經細胞,可能導致腦萎縮、癡呆等癥狀。
包子含鋁超標海口一茶樓被立案查處
日前,瓊山區食藥監局在對府城北后街的福旺隆茶樓檢查時發現,該茶樓《餐飲服務許可證》已過期,其所制作的包子中,所添加的雙喜牌泡打粉內含有硫酸鋁鉀,而包子等面制品則不允許添加含硫酸鋁鉀的食品添加劑。經抽樣檢測,該茶樓所制作的菜包、肉包含鋁超標。
據介紹,該茶樓的《餐飲服務許可證》有效期截至今年5月3日,已過期。在該茶樓糕點間操作臺上,執法人員發現了一罐剩余6斤的雙喜牌泡打粉,該泡打粉的配料表上寫有:硫酸鋁鉀、碳酸氫鈉、碳酸鈣、面粉等。經詢問了解到,這一罐泡打粉主要是用來制作饅頭、包子、餅類、油條等面制食品。
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明確指出,硫酸鋁鉀只能添加到豆類制品、小麥粉等食品中,而包子則不在添加范圍之內。
經抽樣檢測后,發現該茶樓的包子皮內含鋁超標。
目前,該茶樓已被停業整改,并立案調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