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回溯數百年瓊人下南洋怕死不來番
海南鄉親十分重視教育,培養出的很多優秀后輩活躍在馬來西亞的商界、政界和文化界。如果時間回溯數百年,海南人最早下南洋的時候又是什么情形呢?
明代海南先賢丘濬的《送林黃門使滿剌加國序》,一直被瓊、馬兩地學者認為是海南人出使馬來西亞的最早記載,那位姓林的使節名叫“林榮”,成化十七年(1481年)出使滿剌加(今馬六甲)。而據《瓊州府志》的記載,也可推斷出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之前,已有海南人私訪馬來半島。
海南人成規模遷居馬來半島的時間,當在最近200年。文昌考古學家韓槐凖(1892-1970)通過考據,查出1830年曾有船只從海南島出發前往檳城經商。
馬來西亞學者孟沙認為,大量海南人移民到馬來西亞應是1850年以后的事,而檳城是海南人最早登陸的據點,隨后才分布到馬六甲、太平、吉蘭丹和丁加奴等地。1866年,海南人的第一個“瓊州會館”在檳城創立。那里至今仍是馬來西亞海南人最集中的地方。
海南人移民馬來半島的艱辛創業歷史充滿了坎坷。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前任總會長符之慶說,早期的海南人,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們占據不了重要經濟領域,來到這里最好的狀況也只是開家咖啡館或理發店,都是一些“勞多利薄”的行當。在馬來西亞,“怕死不來番”是很多海南人的一句口頭禪,可以折射出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漂洋過海的艱辛經歷。
然而海南人非??粗亟逃?,除了自身將賺到的錢多用于子女教育,百年來,海南會館也通過獎學金、貸學金資助海南學子求學,這使得海南人的后代在馬來西亞逐步走向了高知精英階層。
?
?
?
相關鏈接:
馬六甲:華人下南洋——“海南味”飄香古城
瓊海博鰲建風情小鎮 融合漁農、下南洋等文化
青青石板百年憶 又見騎樓“下南洋”
文昌老街改造成風情街 街頭銅像講述“下南洋”故事
海南省瓊劇院訪泰演出開鑼 《下南洋》首下南洋
王紹經下南洋:四塊光洋闖世界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