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寶貝”、 “最美寶寶”、“最美小天使”……隨著微信越來越成為人們的社交方式,名目繁多的微信投票在朋友圈里漸漸泛濫,“求投票”讓不少朋友圈里的人感到被“綁架”。7月22日,省城市民周女士便向本報反映這種感受,她因幫朋友投票,個人信息還遭泄露。
幫朋友投票后不斷接到騷擾電話
“我小孩參加了選秀活動,幫忙通過微信投票。”22日,周女士打開微信,又一次收到朋友發來的有關寶寶參加“選秀”活動的一條拉票微信。這一次,她猶豫了,因為就在最近,她幫一名朋友的寶寶投票輸入了自己的個人信息結果被泄露。
“那個微信的投票打開后,需要注冊,雖然有所顧慮怕信息泄露,但為了幫朋友的忙最終我還是輸入了自己的手機號碼注冊后投了票。”周女士稱令她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她就接到一家早教中心打來的電話,詢問是否帶孩子參加早教中心開的免費課。事后,周女士才得知,商家是通過她參與的投票活動獲得她的個人信息。
然而,讓周女士郁悶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她又多次接到該早教中心的其他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讓她不堪其擾。
“求投票”背后有商家收集信息的可能
記者在省城街頭隨機采訪了一些市民,發現周女士遭遇的并不是孤例,徐先生也向記者訴說了背后的糾結。他說一些非法商業機構借這樣的活動提升知名度不說,還在活動過程中大肆收集家長、孩子的信息,轉手倒賣給其他商業機構,這也是他反感此類投票的原因。
“我也經常會收到親朋好友發來的要求給孩子投票的微信,這種事情在朋友圈里成了一股風,多的甚至每天都會發來邀請投票的信息。”市民王女士認為,朋友圈被“求投票”刷屏,成了朋友圈里新的“牛皮癬”,而“強制關注”的網絡營銷行為,逼人關注的做法更是讓她反感。
律師提醒不要隨意把個人信息提供給別人
面對朋友的求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無可厚非,大家起初都會認為只不過是一種娛樂游戲,但隨著這種“求票”信息的增多便覺得評選活動變了味。而投票過程需要手機號注冊登錄,手機號一泄露,還會接到各種商家的推銷。
?
?
相關鏈接:
誰在制造朋友圈搶娃謠言?造謠“吸粉”月入20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