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普及,互聯網及移動互聯已成為保險機構銷售和服務的新興渠道。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91家保險公司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今年1—5月,國內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659.93億元,占總保費收入5.7%,比去年同期增長1.5個百分點。目前國內除了眾安在線,另有三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新近獲批成立。
不過,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互聯網保險也存在銷售行為觸及監管邊界、服務體系滯后和風險管控不足等問題,亟須進一步規范。保監會日前出臺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從經營原則、經營區域、信息披露、經營規則、監督管理等多個方面對互聯網保險經營進行了規范,將從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只要售后服務能配套跟進,可以跨區賣保險
目前,網銷保險品類繁多,除了傳統人身險、財險產品,還有與網購相關的退貨險,服務于食品外賣的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緩解延期付款壓力的眾籌保險,保障支付安全的保證保險等,銷售互聯網保險的有傳統保險公司自營平臺、第三方平臺、互聯網保險公司等。
哪些產品可在網上銷售?保監會財險部主任劉峰介紹,此次《辦法》未對互聯網保險產品做出特殊規定,未提出單獨報備“互聯網專用產品”要求,而是采取與線下產品一致的監管要求。與此同時,基于互聯網方便、快捷、跨地域的特點,與此前發布的有關規定相比,此次《辦法》還有條件地放開部分險種的經營區域限制。《辦法》規定,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定期壽險和普通型終身壽險,個人家庭財產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等險種,以及能夠獨立、完整地通過互聯網實現銷售、承保和理賠全流程服務的險種,允許在沒設立分支機構的區域銷售,但必須明確告知投保者可能存在服務不到位、時效差等問題。
“除上述列明的險種外,其他險種原則上不得在沒有分支機構的區域經營。但這個規定也并非‘一刀切’。”保監會人身險部主任袁旭成表示,本著鼓勵創新的宗旨,只要能保證售后服務到位,監管部門允許互聯網保險產品跨區域“空降”。他舉例說,眾安在線與平安財險合作,后者能協助前者車險服務的“落地”。“盡管眾安沒有分支機構,但最近保監會已經批復他們開展互聯網車險業務。”
數據顯示:通過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如淘寶保險、網易保險、中民保險網等銷售的保險,已占互聯網保險保費總額的七成以上。
此次《辦法》加強了對第三方網絡平臺的監管,明確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銷售、承保、理賠、退保、投訴處理以及客戶服務等保險經營行為,應由保險機構管理和負責。第三方網絡平臺經營開展上述保險業務的,必須取得保險業務經營資格。《辦法》還規定,保險機構應將保險監管規定告知合作單位,并留存告知記錄。
“年化收益率8%!秒殺一切理財產品”這樣的宣傳固然有誘惑力,但是將不再合法合規。《辦法》規定,對影響消費者利益和購買決策的事項等,網絡平臺必須按保險公司統一要求發布。此外,第三方平臺收到投保申請24小時內,必須向保險公司完整、準確地提供承保所需的資料信息,投保人交付的保費應直接轉賬支付到保險機構的保費收入專用賬戶,第三方網絡平臺不得代收保費并進行轉支付。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辦法》強化了對保險經營中責任主體的認定,對保險公司和第三方都形成了壓力,促使他們改進流程、查缺補漏,提高服務水平。
客戶信息保護仍缺乏強有力措施
近年來,大型保險公司在互聯網渠道泄露客戶信息的事件已發生多次,給行業敲響信息安全警鐘。近兩個月內,包括太平洋保險公司、中華保險公司、新華保險、吉祥人壽等在內的保險公司都被曝出存在信息安全漏洞,千萬客戶的數據面臨泄露風險。
“保險公司的數據信息包括投保人的年齡、住址、聯系方式、健康、財富狀況等。一旦發生泄露,波及面廣并且有可能嚴重侵蝕投保人利益。”業內人士說,不久前某保險公司高管因倒賣客戶信息被判刑,足以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從幾年來發生的信息泄露看,主要原因在于保險公司吝于投入、疏于管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管措施,懲罰力度不夠,這種事故還會一再發生。”他說。
此次《辦法》規定,保險機構及第三方網絡平臺不得將相關信息泄露給任何機構和個人。對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過程中收集的客戶信息,保險機構應嚴格保密,不得泄露,未經客戶同意,不得將客戶信息用于所提供服務之外的目的。《辦法》還規定,對于交易數據丟失或客戶信息泄露,造成不良后果的,中國保監會可以責令整改,情節嚴重的依法行政處罰。
“監管表述是原則性的,缺乏操作性。比如,泄露的人數和信息深度,該對應什么樣的處罰,罰款額度以及領導人員問責力度等都沒有明確表述。對此《保險法》和其他行業法規中缺少有針對性、操作性強的規定,可以說還是行業監管的一個短板。在互聯網時代,這個短板會發展成為行業信譽危機,必須高度重視起來。”相關業內人士表示。
?
?
?
相關鏈接:
李克強部署大病保險:資金何來?如何實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