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路怒癥”人群多 男子愛車被刮怒追數百米別車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5-07-29 10:46

      核心提示

      據長沙市交警部門統計,6月強行變更車道、不按規定讓行等交通違法行為逐漸增多。 “這些交通違法行為大部分與‘路怒癥’有關。”長沙交警支隊民警表示,駕駛員這種違法行為的發生,極易導致交通事故,加劇交通擁堵。

      華聲在線-三湘都市報7月28日訊愛車被輕微刮擦后對方未察覺,男子駕車怒追數百米多次別車,日前,長沙街頭發生了一起典型的“路怒癥”案例。

      進入盛夏,據長沙市交警部門統計,6月強行變更車道、不按規定讓行等交通違法行為逐漸增多。針對上述情況,長沙交警將根據公安部交管局部署采取專項行動,嚴厲整治各類攻擊性“路怒癥”與危險駕駛行為。

      【案例】

      怒追數百米多次別車

      26日上午,長沙市民袁先生駕駛著一輛馬自達6小轎車從芙蓉路進入湘雅路路段向西行駛。

      由于車流太多,道路狹窄,袁先生在緩慢行駛過程中蹭到了另一輛白色豐田卡羅拉轎車的左側反光鏡。但由于刮蹭過于輕微,袁先生并未覺察到,之后,他繼續駕車由湘雅路往西行駛。

      “我突然發現后面有一輛白色轎車開了上來別我。”袁先生回憶,雖然他實施了避讓,但對方沒有罷休,連續兩次別到袁先生車前。兩輛車像碰碰車一樣呈S狀行駛,險況橫生,看得旁邊路人和司機連連驚呼。

      盡管袁先生極力避讓,最后還是被逼停,而白色轎車右側車尾保險杠與袁先生馬自達6的左側車頭保險杠在此過程中也發生了親密接觸。

      雙方停車后,白色轎車駕駛員怒氣沖沖地沖上前來,指責袁先生先刮到了他的車,并“肇事逃逸”。隨后,交警趕到現場,在白色轎車左側反光鏡轉向燈罩上找到了半個指甲蓋大小的刮痕,判定該次刮痕由袁先生承擔全責,但隨后兩次別車造成的損失由白色轎車司機承擔全責。

      之后,交警對袁先生提出口頭警告,也對白色轎車司機提出了嚴厲批評,并指出白色轎車司機缺乏法律意識,遇事不問具體情況,行事不考慮后果,是典型的“路怒族”。這樣的開車習慣非常危險,嚴重地影響城市道路管理和市民的安全,督促其盡快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在以后的駕駛中勿再犯。

      【整治】

      加大交通違法曝光力度

      日前,長沙交警公布了6月城區路口電子警察抓拍排名。據數據統計:2015年6月,電子警察設備共抓拍非現場違法數據60094條,具體為:違反禁止標線34924條、貨車闖禁及小型汽車闖禁區18526條、不按導向車道行駛2755條、不按交通信號燈規定通行(即闖紅燈)2009條、超速1065條、違反規定使用專用車道815條等。

      “這些交通違法行為大部分與‘路怒癥’有關。”長沙交警支隊民警表示,駕駛人不按標志標線行駛、隨意變更車道的不良駕駛習慣不僅導致違反禁止標線指示與不按導向車道行駛等違法行為發生,而且極易導致交通事故,加劇交通擁堵。

      而此前公安部交管局已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交警加大查處力度,專項整治超速、違法搶行、不按規定讓行、占用應急車道行駛、違法超車等帶有攻擊性危險駕駛的行為,嚴格依法追究“路怒癥”的違法責任,而長沙交警也會加大對以上交通違法行為的整治和曝光力度,將充分運用交通科技設施,加強管理,希望廣大駕駛人員高度重視,避免交通違法的發生。

      街頭調查

      多位受訪者有“路怒癥”傾向

      28日中午,記者在長沙城區街頭做了一項關于“路怒癥”的街頭調查。50名隨機受訪駕駛員中有男性42人,女性8人,其中43人擁有私家車,45人表示自己“可能有路怒癥”。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受訪對象中的31人表示在駕車時情緒容易失控,46人稱在駕車時經常抱怨甚至謾罵他人,38人坦承一旦駕車情緒就容易暴躁,還有45人表示遭遇前車行駛速度較慢時,就會立刻摁喇叭或閃閃光燈催促。

      延伸

      “路怒族”暴打女司機法院判賠4萬元

      7月27日,成都男司機張某暴打女司機盧某一案在成都市錦江區人民法院開庭。男司機張某因涉嫌犯故意傷害罪被提起公訴,此案將擇期宣判。

      據公訴機關指控,5月3日14時12分許,被告人張某因對被害人盧某駕車違規變道不滿,也駕車違規變道追出三環主道,兩人在成都市錦江區三環路航天立交橋至嬌子立交橋輔道路段駕車相互追趕、擠靠。后被告人張某在嬌子立交橋下將被害人盧某駕駛的車輛逼停,將其拖出車輛駕駛室,踢打被害人頭面部等處,致其左前顴弓骨折、左上頜骨骨折、左眼眶骨折。經法醫學鑒定,其損傷程度為輕傷二級。

      記者了解到,該案刑事附帶民事部分經成都市錦江區法院主持調解,被告人張某及其親屬與被害人達成賠償協議,被告人及其親屬支付被害人盧某此次受傷造成的各項損失4萬元。被害人對被告人的行為予以諒解,并出具諒解書。-據新華社

      民警支招

      聽點憂傷音樂,有助緩解情緒

      如何才能緩解“路怒”情緒?民警介紹,首先,要了解自己開車時在什么情況下容易憤怒,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自己的心態;其次,根據自己出行的目的預留充足的時間是很有必要的;第三,不要有假定他人違規的心理;第四,要學會避免用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民警還建議,駕駛員在駕車時可聽一些憂傷的慢歌,這樣有助熄滅司機心中的怒火,但請注意不要戴耳機或是將音量調得過大。

      另外,抑制“路怒癥”,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降低車內溫度,喝些解暑的飲料,尤其是在夏天,車內溫度降低一點,情緒就會好一點,理性就會多一點。此外,開車前清理一下車內,給自己一個美好的駕駛環境,最好不要在后視鏡上掛小掛件,那樣會影響情緒。而對于新手來說,開車時旁邊的人最好少說話,不要在開車時刺激司機。

      他山之石

      國外如何處罰“路怒”行為

      在美國的許多州,對于因為“路怒”產生的危險駕駛警察大多以“魯莽駕駛”處以大量罰金。美國50個州中有15個州出臺法律禁止攻擊性駕駛行為,加州關于“路怒”的法律規定最為嚴格,對于因為“路怒”造成人身攻擊的法院可以吊銷駕照,還可以強制“路怒”司機進行憤怒管理課程學習。

      新西蘭1961年通過的《犯罪行為》中有明確規定,駕駛車輛的司機有責任去保護其他公民的安全,一旦司機沒有很好地履行這個職責就會被認定為“非法妨礙”的犯罪行為,最長監禁會達到七年。

      在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路怒癥”被認定為一種極端的行為,只要一個人在狂追猛趕另一名司機或者對其他司機表現出恐嚇或威脅,這個人的行為就會被界定為“掠奪性駕駛”,最長監禁達到五年,并有可能面臨10萬澳元的罰款。

    ?

    相關鏈接:

    海南交警公布端午節大車流量路段 提示:要防路怒癥
    公交車等紅燈醉漢拿磚砸車打人 市民:打倒路怒癥
    公安部重拳出擊“開斗氣車”“路怒癥”肆虐貽害無窮
    海口6成司機測出“路怒癥” 后果嚴重最高可獲判死刑
    貨車事故午間時段多發?夏季行車謹防“路怒癥”
    路怒癥你有嗎?合肥首次開設駕駛人心理輔導課

    ?

    相關鏈接:
    路怒癥你有嗎?合肥首次開設駕駛人心理輔導課
    貨車事故午間時段多發 夏季行車謹防“路怒癥”
    海口6成司機測出“路怒癥” 后果嚴重最高可獲判死刑
    公安部重拳出擊“開斗氣車”“路怒癥”肆虐貽害無窮
    公交車等紅燈醉漢拿磚砸車打人 市民:打倒路怒癥
    海南交警公布端午節大車流量路段 提示:要防路怒癥
    [來源:華聲在線 ] [作者:陳昂] [編輯:林明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