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千余戰爭遺物圖為此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四方樓”(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初步發掘結束后的航拍照片。外圍一圈區域為細菌實驗室,中央兩個長方形區域即為關押普通百姓、抗日志士以及外國人的特設監獄(2014年10月17日攝)。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工作,黑龍江省文物部門已完成對“七三一”部隊遺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該區域位于“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南部中央,總占地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由細菌實驗室、特設監獄、中心走廊及四個庭院構成。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余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并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新華社發(魏明江攝)
新發現千余戰爭遺物圖為出土的一瓶仍然存有液體的小瓶,瓶體上依稀能看到“毒”的字樣(7月28日攝)。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工作,黑龍江省文物部門已完成對“七三一”部隊遺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該區域位于“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南部中央,總占地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由細菌實驗室、特設監獄、中心走廊及四個庭院構成。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余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并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7月28日,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陳奇在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旁介紹情況。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工作,黑龍江省文物部門已完成對“七三一”部隊遺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該區域位于“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南部中央,總占地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由細菌實驗室、特設監獄、中心走廊及四個庭院構成。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余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并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新發現千余戰爭遺物此次新發現的近百個保存完好并裝有液體的瓶子,它們將被盡快送到相關部門進行檢驗(7月28日攝)。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工作,黑龍江省文物部門已完成對“七三一”部隊遺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該區域位于“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南部中央,總占地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由細菌實驗室、特設監獄、中心走廊及四個庭院構成。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余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并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此次發現的部分戰爭遺物(7月28日攝)。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工作,黑龍江省文物部門已完成對“七三一”部隊遺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該區域位于“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南部中央,總占地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由細菌實驗室、特設監獄、中心走廊及四個庭院構成。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余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并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此次新發現的戰爭遺物(7月28日攝)。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工作,黑龍江省文物部門已完成對“七三一”部隊遺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該區域位于“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南部中央,總占地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由細菌實驗室、特設監獄、中心走廊及四個庭院構成。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余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并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
此次發現的部分戰爭遺物(7月28日攝)。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工作,黑龍江省文物部門已完成對“七三一”部隊遺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該區域位于“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南部中央,總占地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由細菌實驗室、特設監獄、中心走廊及四個庭院構成。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余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并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7月28日,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陳奇(左)和“七三一”陳列館的工作人員查看新出土的裝有液體的小瓶。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工作,黑龍江省文物部門已完成對“七三一”部隊遺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該區域位于“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南部中央,總占地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由細菌實驗室、特設監獄、中心走廊及四個庭院構成。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余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并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7月28日,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陳奇在展示掩埋焚燒實驗設備的焚燒坑。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工作,黑龍江省文物部門已完成對“七三一”部隊遺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該區域位于“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南部中央,總占地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由細菌實驗室、特設監獄、中心走廊及四個庭院構成。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余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并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7月28日,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七三一”考古隊執行領隊魏明江展示新發現的部分戰爭遺物。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工作,黑龍江省文物部門已完成對“七三一”部隊遺址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該區域位于“七三一”部隊遺址核心區南部中央,總占地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由細菌實驗室、特設監獄、中心走廊及四個庭院構成。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余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并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
?
?
?
?
?
?
相關鏈接:
731部隊編年簡史首度公開 首顆炮彈落在浙江
日軍731部隊偽裝成木材廠 將中國人稱為原木
日本戰犯榊原秀夫:協助731部隊細菌戰
韓外交部促日解決慰安婦問題 望反省731部隊歷史
從日本掘遺址尋731部隊罪證看其民間不懈的和平努力
日本掘地調查731部隊東京總部 找細菌實驗罪證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