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亞一店鋪為流浪者每日發三餐盼更多人參與進來
光明路上“施粥鋪”
流浪者心中最溫暖的地方
?? 三亞這家小鋪子每日免費派發三餐,為落難者提供幫助,不少人在這里重拾信心
7月28日中午11點半,三亞市光明路一家小鋪子前早已排了長隊,蕭瑟的小雨中,組成隊伍的是一群流浪者和生活困難人群。從這家名為“施粥鋪”的小鋪子捧回一份份熱氣騰騰的飯菜,他們的心情如同腳下的路名一般光明。
這家小鋪子成立于2014年11月11日,從那天起,每日三餐免費派發飯菜,專門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免費飲食。成立半年多來,這里已經成為附近流浪者心中最溫暖的地方,不少來三亞遭遇困難的外來務工者,也在這里收獲了一份感動。即使在昏暗的臺風天,這里也始終亮起一盞明亮的燈,舉起這盞燈的,是十多位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對于未來,他們的心里也沒底,“今天還開著,說不定明天就關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愿意“平淡地走下去”。
排隊領餐的人群。
每日免費派發三餐
不設門檻不限群體
7月底的三亞,雨季漸漸到來,漫天的小雨飄零,街上沒有太多行人。但是在光明路的一家鋪子前,場面卻截然不同,數十位流浪者有序地排著隊,從義工的手中接過一份份冒著熱氣的飯菜。
這是三亞唯一的一家“施粥鋪”,它在早上7點半準時派餐,等候多時的人們可以領到一份熱氣騰騰的早餐;中午11點半和下午5點再度派餐,進行半個小時的派餐。免費發放的每一份食物包括一份米飯和一份素菜,全都用一個個小袋子裝好,整齊地擺在臺面上。“這樣比較方便派餐,每個人正好一份,因為來領餐的人太多了,鋪子小,不能提供那么多人用餐,只能是發放。”鋪子的義工說道。“每頓有多少人?”“至少有上百人。”
28日中午,南國都市報記者來到這家小鋪子,面積不過幾十平方米,擺了幾張桌子,一個碩大的雨棚將門面遮去一半,若不是門口那一排長長的感謝欄,真看不出與周圍店鋪的區別。感謝欄內貼滿了紅底黑字寫成的感謝信,對所有向鋪子提供幫助的單位或個人進行致意。“一開始執法部門不讓貼,讓我們貼到指定的宣傳欄,了解到我們的工作后,同意我們貼在這里,居委會還花錢給我們設立感謝欄。”義工連阿姨介紹,最初成立時,包括執法部門和周邊商鋪都擔心,大批的流浪者前來領餐會造成混亂。“雖然做好準備,但是剛開始時結果確實如此。”連阿姨說道。
2014年11月11日,“施粥鋪”正式成立,專門為有需要的人免費發放食物,主要針對流浪者和生活困難人群。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前來領餐,混亂的隊伍給周邊商鋪造成了影響。“一開始隊伍很亂,吃完了東西也隨處丟,有些還丟到旁邊店鋪的門口。但是我們不能停止發餐,因為那是我們來這兒的原因。”連阿姨說,每個人都有榮辱觀,只需要多加引導,任何人都能夠遵守約定。即使已經過了派餐時間,仍然有不少人前來領餐,有不少已是常客。義工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碗筷,屢屢起身進行發餐。“這么多人來領餐,會不會被個別人有意賴上這里。”南國都市報記者問。“沒有關系,任何人都可以來領餐。他來領餐,就證明他有需要,值得幫助。不過派餐只有半個小時,總的分量是一定的,時間到了派完了,也只能等下次。”義工連阿姨答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