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報記者 李傳華
海口年初共有各類伸縮篷1400個左右,上半年,海口分為兩個階段對伸縮篷進行了整治,即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前對110條重點路段進行整治和上半年完成建成區范圍內其它路段整治。然而,時至今日,走在海口街頭,依然能看到一處處伸縮篷在街頭肆意伸展,似乎在顯現它們的“堅強”。
秀英炮臺前伸縮篷難拆
8月3日,記者在秀英炮臺前看到,這里有幾處大型伸縮篷,非常扎眼地豎在那里,面積最大的有六十平方米左右,小的也有二三十平方米。“這些伸縮篷主要用于晚上燒烤用,但白天也一直放在外面,對城市環境影響很大。”一位市民向記者反映。
“這幾處伸縮篷面積合起來很大,至少有三四百平方米,可能是目前海口所存最大的伸縮篷,前一段時間的整治,我們多次下達整改與拆除通知,但店主均置之不理。”一位城管執法人員介紹。
店主透露托人打了招呼
記者又來到金盤,在金盤路與金星路交界處,有一排店鋪,幾家正在經營早餐的店門前擺上了遮陽篷。而在這排店鋪西南側馬路的一家店鋪,則大張旗鼓地將伸縮篷拉得占據整個人行道,用于經營餐飲。
記者點了一碗面條,借機與店主交談,得知這些遮陽篷、伸縮篷之所以能夠“伸展”開,是托人打了招呼的。記者問跟什么人打了招呼,女主人說,當然是管這一帶的人。記者追問是城管嗎?她說這不能說,說了傳出去就別指望得到照顧了。
伸縮篷一律拆除沒商量
“對于各類伸縮篷,我們的態度是一律拆除,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8月3日,海口市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介紹,今年初,海口共有各類伸縮篷1400個左右,上半年分為兩個階段對伸縮篷進行了整治,即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前對110條重點路段進行整治、上半年完成建成區范圍內其它路段整治,并決定逐步建立常態管理機制。但從效果來看,不很徹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排除個別伸縮篷背后存在“保護傘”現象。
對于接下來的工作,該負責人表示,將要求各區開展“回頭看”,繼續開展整治,將沒有拆除的堅決拆除掉,不讓伸縮篷成為“門前三包”的“絆腳石”。
拆除伸縮篷須揪出“保護傘”
伸縮篷成為嚴重影響城市環境與形象的“毒瘤”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這個“毒瘤”在一輪又一輪的整治中,總是整而難絕。個中原因,除了執法力度不到位以外,最大的原因筆者認為就是有人為這些店鋪老板撐腰,背后充當“保護傘”所致。
海口已進入“雙創”模式,《海口市“門前三包”責任制管理辦法》對執法不力、不作為、亂作為等玩忽職守、濫用職權行為戴上了“緊箍咒”,如今恣意在街頭伸展的伸縮篷到了該徹底拆除的時候了,同時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在拆除的同時,查一查是哪些人在充當“保護傘”,將他們揪出來,在陽光下曬一曬,出出汗,亮亮丑,讓更多的人引以為戒。
(海口晚報8月4日訊)
相關鏈接:
海口拆除伸縮篷超四萬平方米 仍有上千家未拆除?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