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網絡謠言仍然時不時出現在網上。比如,某快餐品牌使用六翅怪雞、某品牌的副食使用地溝油、某品牌飲料中含有肉毒桿菌、某山泉水源被污染、喝奶茶致癌……因為壞事本身具有比好事更快的傳播效應,這給一些地區、一些單位和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這樣的謠言能夠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以及一些網絡論壇上廣泛傳播,炮制此謠言者難以撇清利益瓜葛。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通過“惡事傳千里”的傳播效應,通過謠言的制造與傳播達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規避這些網絡謠言,離不開“中國好網民”的共同努力。而關鍵就是必須要做到“四有”標準,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筆者認為,“四有”之中,文明的網絡素養和守法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適用于規避謠言的兩個原則。
首先,廣大網友要培養文明的上網習慣,要提升自己的網絡素養。要對于一些信息具備起碼的辨別能力,對于一些在自媒體上瘋傳的事件和言論,首先要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在網絡社會里,我們不必相信“有圖有真相”,而要認定“有圖未必就有真相”,比如看到六翅怪雞,要首先想問有沒有經過PS這樣的問題。同時,我們要對一些利用個人情懷來實現點擊量大增的言論比如“是中國人就轉”、“不轉不是中國人”以及“支持拐賣孩子判死刑”等保持足夠的警戒——別輕易被道德綁架。具體來說,就是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不迷戀任何大V。
其次,要做守法的網民。眾所周知,近幾年以來,各有關部門正在通過法律手段維護互聯網的安全生態,對一些越界的并對他人構成了利益中傷的謠言制造者與傳播者進行有力的打擊。早在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發布了《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厘清了信息網絡發表言論的法律邊界,為懲治利用網絡實施誹謗等犯罪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標尺。
我國網民總數早已超過6.4億,移動網絡用戶也超過了5億。開創網絡的美好空間,共同維護整個網絡的安全和文明,是每一位網友的責任和義務。當我們每一位網民都提高自身素質了,都文明且守法上網了,網絡謠言也才會失去其存在的土壤。
?
?
相關鏈接:
全國受理網絡謠言舉報增長4成 “股民跳樓”謠言扎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