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消息作為全省食品藥品生產加工廠和作坊摸底工作試點區,海口市秀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8月4日在長流鎮政府,舉行了無證無照生產加廠和作坊普查動員培訓會議,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馮鳴專程到現場指導工作。此舉標志著海南省對食品藥品生產加工廠和作坊摸底工作正式啟動,有望破解對全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長期以來的監管難題。
過去:海南農貿市場、超市銷售現制現售肉類熟食問題不少
今年7月14日,海南食藥監督局通過《海南日報》發布了關于禁售不合格肉類熟食公告,公告指出,2014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報了2013年食品抽樣檢測結果,海南省農貿市場、超市銷售的現制現售肉類熟食大腸菌群等指標不合格率過高。經實地分析,既有海南氣候高溫高濕的原因,也有肉類熟食經營者操作不衛生、不按規定溫度、時限存放肉類熟食的原因。針對上述問題,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擬定了肉類熟食加工行業的“必做清單”和“禁做清單”,要求全行業按照兩個清單進行整改。
其中,海南省現制現售肉類熟食加工銷售“必做清單”和“禁做清單”中明確: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有效的健康證;從業人員加工肉類熟食時必須穿工作服、戴帽、戴口罩,衣著干凈,加工前清洗、消毒雙手;必須在加工和銷售肉類熟食的場所使用防鼠、防蠅、防蟲設施;必須在加工肉類熟食的場所使用紫外光燈等消毒設施;必須保持加工銷售場所清潔;必須每天加工銷售完后,清洗、消毒接觸肉類熟食的工具、容器;必須分區加工、分柜銷售肉類熟食和生肉、生魚;必須使用衛生手套或已消毒工具拿取肉類熟食;必須在簡易包裝上或銷售柜臺顯著位置標注散裝肉類熟食的保質期限和保存條件。
禁做事項第二款明確禁止使用胭脂紅、檸檬黃等色素加工肉類熟食;禁止在加工銷售場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物品等雜物;禁止銷售加工后超過24小時的肉類熟食等。
現狀:海南目前尚無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地方性監管法規
連日來,南海網記者對海口市場走訪調查發現,海口市場上現制現售肉類熟食加工環節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從業人員沒有有效的健康證,加工肉類熟食時不僅沒有按照要求穿工作服、戴帽、戴口罩,甚至是光著身子作業;有的加工和銷售肉類熟食的場所根本沒有使用防鼠、防蠅、防蟲“三防”設施。同時,記者還在調查中發現,有的生產作坊違反通告中的禁做事項,使用檸檬黃等色素加工肉類熟食,加工場所存放個人生活物品等雜物現象突出。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法》第29條規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有關部門應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本法制定。
調查中記者注意到,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往往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多發地,食品安全的監管相對薄弱,監管部門既不能要求所有經營者全部獲得行政許可,更不能放任不管。截止目前,海南尚沒有制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相應的地方法規,這為職能部門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監管帶來一定的困擾。 “很多傳統工藝生產食品的作坊,由于受生產環境等客觀原因影響,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獲得生產許可證,而對于這些作坊的管理,又不能實施‘一刀切’的方式粗暴監管。那么,在沒有地方性法規作依據的情況下,對于基層監督者來說有的時候確實很棘手。”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層工作人員向記者坦露心跡。
將來:完善監管手段 有望破解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難題
7月30日,根據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海口市秀英區政府的工作部署,海口市秀英食藥監所聯合秀英街道辦在區政府召開了秀英街道食品藥品生產加工廠和作坊普查動員培訓會,并邀請本街道辦各社區、村民小組干部、網格員、治安員、食品安全信息員等共150多人參加了會議。
8月4日上午,海口市秀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長流鎮政府,舉行了無證無照生產加廠和作坊普查動員培訓會議,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馮鳴專程到場作了指導。
據了解,此次普查動員培訓主要為了摸清食品藥品生產加工廠和作坊家底,便于區食品藥品監管局有針對性的開展監管,及時消除食品藥品生產中的安全隱患。
此次普查的對象為無《食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生產許可證》《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生產食品、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等生產廠和作坊。據了解,這是海南省第一次對食品藥品生產加工廠和作坊摸底,海口市秀英區作為此次工作的試點,具有重大意義。也標志著全省對食品藥品生產加工廠和作坊摸底工作正式啟動,有望破解對全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長期以來的監管難題。
附案例:
監管案例一:無證加工鹽焗雞 小作坊環境惡劣被取締
7月22日中午,海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興食藥監所根據群眾舉報,對位于瓊山區濱江街道那梅新村內一家無證加工鹽焗雞的小作坊進行檢查時發現,加工場所不僅無任何證照,且衛生環境相當惡劣,加工場所沒有三防設施,食品加工現場旁邊還有兩三個豬圈,不時散發出陣陣酸臭味。
當天,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現場看到,用于生產加工鹽焗雞的出租屋后院污濁不堪,院內堆滿了各色滿布污濁的塑料桶,緊挨著大桶還養著十幾頭黑豬,吃飽了泔水躺在豬圈內打鼾。煮雞肉的鍋爐邊上竟然還放著被捕捉的老鼠關在鐵籠里,現場上百只加工好的鹽焗雞隨意塞在幾口鍋內,直接放到地上,一旁還有幾只覓食的母雞。
執法人員檢查中發現,現場不僅環境污濁不堪,在廁所的一側和一個房間內,存放了二十多箱冷凍雞,這些雞肉已經處于解凍狀態,對于這批冷凍雞得來源,鹽焗雞生產作坊的老板稱來自某冷凍庫,至于是誰提供的卻說不清楚。
另外,記者還在現場發現作坊老板制作鹽焗雞使用的所有材料中,沒有一種純草本香料,幾乎全部使用各種添加劑煮出鹽焗雞的香味,為了使鹽焗雞表面好看,疑在湯中使用了“檸檬黃”著色。由于這個鹽焗雞作坊加工環境惡劣,且沒有任何整改的余地和可能,嚴重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存在嚴重食品安全隱患,國興食藥監所依法將該作坊取締。
監管案例二:熟食加工點添加劑無中文標識 疑使用檸檬黃
7月28日上午,南海網記者與海口市龍華區食藥監局執法人員一起,來到暗藏于龍華區丁村內一處生產鴨脖、鴨腳等小吃的作坊檢查時看到,該生產點無證無照,當執法人員找到了這個作坊時,兩名光著上身的男子正在門口收拾著鴨頭,已經煮好的鴨腳、鴨脖堆放在盆內。現場一名男子稱他們做了一兩年了,自己也吃,并信誓旦旦地保證使用香料都是中藥熬制。
龍華區食藥監局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在現場檢查發現,現場存放了十幾瓶食品添加劑,從透骨香、千里香等,至少有10多種,根本不像工作人員所說的使用的香料都是草本香料。查檢中,執法人員還在現場發現了“檸檬黃”“日落黃”兩種食品添加劑,且有的產品包裝上根本沒有中文標識,更沒有用量及生產場地。記者注意到,其中一瓶的瓶身標有“此食品色素符合香港法律”。老板介紹說,使用食品添加劑,有一定的份量要求,用勺子估算用量的大小........針對現場情況,執法人員表示,將對場內的熟食進行了抽樣檢測,檢測結果出來前,作坊必須停止生產。
監管案例三:鹵菜加工點將食品放廁所門口疑使用山梨酸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