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微信群是為了聊天,有人是為了廣告生意,也有人是為了討論工作,而有一個叫“愛心傳遞”的微信群,是由80余名朋友為公益而建,3年多的時間里他們堅持幫扶了13戶貧困家庭。
一位低保老人引發的愛心活動
說起“愛心傳遞”微信群的由來,發起人之一的“壹哲”歸結于一群愛心人士的志同道合之舉。3年前,參加義工活動的“壹哲”結識了潘女士等一群人,她們很快成為了朋友,并發現大家對如何開展公益活動有著一致的見解。原來,最開始大家跟隨志愿者組織去福利院、敬老院等地開展義工活動,幫助的對象經常變動,但她們認為在鄉村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并且希望能對固定對象進行長期幫扶,于是,一拍即合的一群人便建起了“愛心傳遞”微信群。“愛心傳遞”微信群幫扶的第一個對象,是“壹哲”一直在關注的一位低保老人。“壹哲”是屯昌人,在海口工作已有十幾年。假期回家時,她看見村里一位80多歲的阿婆生活特別貧困,唯一的兒子有智力障礙無法照顧老人。一天,她將老人的情況發到群里,立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組織愛心小隊到屯昌看望老人。慢慢地大家商量可以再多關注幾戶像老人這樣貧困的家庭,于是“壹哲”便通過當地村委會介紹和自己實地考察,又確定下了8戶人家,從此“愛心傳遞”微信群的愛心便沒有間斷過。
資助三名貧困孩子接送到海口讀書
今年9月開學,曉峰(化名)就要讀三年級了,從小生長在屯昌鄉下,與殘疾母親相依為命的他,沒有想過自己會得到一群愛心人士的幫助,在海口一轉眼就過了兩年求學生活。“壹哲”介紹,曉峰是個內向而瘦弱的孩子,經常跟著單身的大伯到處漂泊,作息沒有規律,她們擔心這樣的生活會影響曉峰的身體發育和受教育情況,于是決定資助曉峰到海口來讀書。她們將曉峰轉學到海口一家民辦小學,辦理了全日寄宿,平時周末會將他接到家中照顧,遇到較長的假期就送回屯昌家中與母親相聚。“現在他變得開朗了一些,進步很大。”“壹哲”說,曉峰因為兩年規律的學校生活,不但長高了很多,也交了不少朋友。
屯昌8歲的小亮和澄邁7歲的小涵也因為“愛心傳遞”微信群的幫助,即將在9月來海口讀書。“壹哲”說,小亮是個活潑的孩子,一次她們去看望他時,他拿出了作業本,她們發現小亮讀了一年書,寫的字居然是反的,意識到小亮需要更好的教育環境,于是決定今年9月將他轉到曉峰的學校重新就讀一年級。
“壹哲”稱,她們將會堅持資助這些孩子讀書,直到孩子畢業獨自自主。
愛心微信群3年發展到80余人
“壹哲”稱,最早成立“愛心傳遞”微信群時,只有不到10人,后來身邊有些朋友了解到她們在做的事,也逐漸加入微信群,但是她們始終嚴格把關,確定對方是否真心想要參與愛心活動,并要求微信群里的朋友都使用實名。3年多微信群發展到了80余人,幫扶對象確定了13戶,其中兩戶老人去世了,目前只剩11戶。
如今,“愛心傳遞”微信群的朋友們每個月都會籌集資金,購買油、米等生活必需品,開車到屯昌、澄邁等地幫扶對象的家中看望、幫忙,對部分特殊家庭進行生活費資助。除此之外,她們還關注幫扶對象眼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生活難題,比如戶口、住房等,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兩位老人離世時,她們還出錢料理了老人們的身后事。
“其實我們只是盡了自己的一點力量,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有愛心的朋友。”“壹哲”說,她們希望這些有愛心的朋友,能找到適合的方式,真正去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們。
(海口晚報8月5日訊)
?
相關鏈接:
洪慶芝家人拿出各界送來的2萬元慰問金 資助貧困大學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