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市公交鎮海公司的工作人員收到了一封手寫的感謝信。“一趟趟公交車成了運送母乳的專車,一個小小保溫袋連接起普通乘客與駕駛員之間的感情……多虧了374路公交司機的幫忙,讓我兒子喝上了新鮮母乳!”
這是一位新晉媽媽寫給374路的15名駕駛員的,他們愛心接力,當起母乳“快遞員”。
新晉媽媽上班無法喂奶,公交司機快遞母乳
寫信的是徐玲芳,鎮海人,今年28歲。去年11月,寶寶“可樂”降生。
她家住鎮海煉化附近,在澥浦鎮中心幼兒園工作,從家里到單位往返需要1個多小時。眼看三個月產假快結束了,徐玲芳開始糾結了:上班以后,如何母乳喂養?難道要給孩子斷奶?徐玲芳很為這事發愁。突然她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每天乘坐的374路公交車,剛好是從澥浦到鎮海煉化,如果能請駕駛員幫忙“快遞”,兒子就能喝上新鮮母乳了。“太麻煩了,駕駛員怎么會給你送這個?”“一次兩次還好,一個月兩個月,人家還會不會幫忙?”當時,家人都覺得這個想法太“天真”。
今年3月5日中午,她硬著頭皮等候在澥浦鎮政府停靠點,想試著“打動”374路駕駛員幫她送母乳。沒一會兒,一輛374路公交車停站,開車的是29歲的駕駛員洪家業,“師傅,能不能請你幫個忙?”說著,她將一個藍色保溫箱拿給駕駛員。“這里面有保鮮袋,裝著母乳。家人會在鎮海煉化站點等著,能不能麻煩你幫忙帶過去……”洪師傅家里剛好有個1歲多的寶寶,說起孩子喂奶的事,他很能體會。“放心吧,到站了我就拿給你家人。”他接過保溫箱,滿口答應。
更讓徐玲芳意想不到的是,洪師傅不光自己幫忙,還給其他司機做工作。“這個事情我回去跟其他師傅說一下,以后就放心交給我們好了。”洪師傅的一句話,讓徐玲芳吃了顆定心丸,孩子的“口糧”有保障了。
送奶4個多月,374路司機說“這是舉手之勞”
30分鐘左右,公交車到達鎮海煉化公交站,徐玲芳的丈夫早早等候在現場,從洪師傅手中接過保溫箱,連聲說謝謝。打那以后,374路的15名駕駛員義務成了母乳“快遞員”,每天中午一趟,已經堅持了4個多月。
洪師傅說,每次拿到母乳,他們都格外小心。“一般都放在腳邊上,就怕被乘客誤拿了。只要天氣稍熱,就會開空調,保持母乳的新鮮度。”徐玲芳說,每次她把保溫箱遞給駕駛員,他們都會熱心囑咐一句,“別忘了讓家里人在車站等。”
有一次工作太忙,她忘了打電話通知家人,但熱心的駕駛員把母乳轉交給了下一趟司機,最后順利送到家人手中。
“現在幼兒園放暑假,我在家休息,就不用麻煩駕駛員了。等開學了,還要繼續送。很多朋友都很羨慕我,有的媽媽上班了沒辦法只能斷奶,多虧了這些熱心的司機們。”采訪徐玲芳時,她一個勁說自己特別幸運,碰上這些熱心司機。但這些,在洪師傅眼里,卻是“舉手之勞”。“將心比心,都是為了孩子。順手的事,一點不麻煩。以后她打算喂多久,我們就送多久,這份愛心快遞會堅持下去。”
公交快遞
2路車為老人送衣物 367路經常給大學生送情書
其實,公交司機客串快遞員,并不少見,但快遞母乳倒是頭一次聽說。
2路公交車的終點站,就是寧波老年公寓頤樂園旁邊,那里住著上千名老人。有時候子女們沒有空,就請2路公交司機給老人送食品、衣物。久而久之,2路公交車成了代捎轉送物品的中轉站。
367路連接的是寧波兩大高教園區,常常有北高教園區的男生會將情書或禮物送給南高教園區的女生。駕駛員笑稱,他們成了甜蜜信使。
374路的駕駛員們連續13年義務送報,當起“郵遞員”。在374路班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天上午8:30至9:30間發車的司機,出發前先要去公交招寶山站調度室詢問“報紙到了沒”,然后順路將50份報紙雜志帶給澥浦鎮的殘疾報攤主人。
“現在交通方便了,通訊也方便了,‘快遞’業務就少了。在以前,公交司機當快遞是很普遍的事情。有時候一袋水果,有時候一件棉衣,啥東西都有。”葛師傅開車有10余年了,他說,自己以前送得最多的就是各種時令水果,送到途經老小區的站點。
?
相關鏈接:
中學生地鐵上演“喂奶”一幕,亮瞎眾生(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