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他們日夜記錄著龍州河的潮漲潮落、雨量變化,為全省防洪減災工作提供最重要的一手數據信息。15年歲月流逝,水文觀測似乎已經融進了夫妻倆的生命里,支撐著他們戰勝孤獨、寂寞。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海南三灘水文站夫妻守站15年 周圍有300座墳墓1周見不到1個人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5-08-10 09:08

      環境

      水文老站條件艱苦交通不便 夫妻倆膝蓋大小幾十個傷疤

      15年前,龐書智帶著妻子李瑞蘭從屯昌大陸坡水文站調到三灘水文站。

      當時三灘水文站由老隊長王耀國負責。由于該站條件簡陋、偏僻,沒人愿意去,王耀國希望找到一個踏實的人。最終,他找到了龐書智。王耀國告訴龐書智,“你們夫妻兩個人可以一起去,兩人能夠互相照顧。”王耀國相信龐書智能夠干好,“他這個人踏實,耐得住寂寞。”

      其實,龐書智完全有理由拒絕。在大陸坡水文站,工作任務輕,只要測水位就可以了,“不像三灘水位站,監測內容多”;并且當時,龐書智的小孩才10多歲,正在大陸坡上學。如果去了三灘水文站,孩子誰來照顧?

      可龐書智還是答應了。他覺得,在哪兒都一樣,都是干水文工作。

      沒有工作在家專職帶小孩的李瑞蘭也答應了,“算是有了工作”。

      做了決定后,龐書智把消息告訴了父親龐詩明。

      龐詩明是一個老水文人,從1960年代做水文觀測工作,一直干到1987年退休。龐詩明問,“那邊條件艱苦,你去了能堅持得下去不?”

      龐書智說:“去了就一定會干下去。”龐詩明見兒子態度堅決,便說:“去了就要干好。孫子,我幫你帶,你別擔心。”

      2001年1月1日,龐書智帶著妻子李瑞蘭,如約來到三灘水文站。該站建于1950年代,站里的房子建于1969年,30多年的老屋,已經破舊不堪。

      龐書智至今還記得,走進站里的辦公室,抬頭就看見屋頂的水泥板破破爛爛,露出了銹跡斑斑的鋼筋,墻角還長滿了青苔。整個房間異常狹窄,只有2米多寬,放了一張床,便再沒有多余的空間。

      而且出入交通也不方便,連接外面的唯一一條泥巴路被灌木遮了一大半,碰到下雨天便濕滑不堪。可工作需要,遇上下雨天只能騎著摩托車往外跑,摔倒便成了家常便飯。夫妻倆的膝蓋上現在依然能看到大大小小幾十個傷疤,訴說著這十幾年來兩人的艱辛。

      堅持

      暴雨天“傳信”摔傷落下頑疾

      他說“總得有人守,我不能走”

      其實,要面對不光是環境上的艱苦,最難克服的是心理上的恐懼。

      三灘水位站位于鯉魚嶺附近。鯉魚嶺從清末年間便成了禾笈村第四支公的祖墳地,有約300座墳包。水文站被包圍在其中。“到了晚上,除了和老龐去觀測水位和測流,我基本不出門。”李瑞蘭記得,剛到三灘水文站的時候,她整晚都不敢關燈睡覺,丈夫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寸步不離。

      最難熬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8月,龐書智前往海口參加培訓班,站里只剩下李瑞蘭一個人。除了偶爾一兩聲蟲鳴,四周寂靜無聲。李瑞蘭把家里唯一能“說話”的收音機聲音調到最大。半夜,暴雨驟降,正值汛期,局里要求每兩小時報一次水位。看著黑漆漆的夜,李瑞蘭猶豫了。如果不去觀測,很有可能會導致重要的水文數據錯失,而驟降的暴雨也可能會給下游百姓帶來危險,必須去!李瑞蘭壯著膽子,穿上雨衣,換上水鞋,硬著頭皮走出了房門。“每一分鐘都像一個世紀那么難熬,我就想走得再快一點。”一路戰戰兢兢記錄好數據回來,給省局報完數據,李瑞蘭再也支撐不住,大哭了一場。

      還有一次,2008年10月3日,天降瓢潑大雨,在山洪即將爆發之際,龐書智心急火燎騎著摩托車去通知村民轉移。彎彎曲曲的山路泥濘濕滑,龐書智小心翼翼地駕駛著摩托車,但還是在一個下坡的地方打滑,連人帶車摔出了5米遠,腦袋磕在了一塊大石頭上,他當場暈了過去。

      好在附近的村民發現了他,把他送去了醫院治療。從此以后,龐書智落下了頭疼的毛病。村里迷信的老人說,是你工作的地方墳墓太多,撞了邪。

      大家都勸他申請離開,李瑞蘭也動搖了。可龐書智說:“這個站總得有人來守。別人來還要很長時間來適應,我已經適應了好多年了,不能走。”

    相關鏈接:
    正能量!海口街頭男子倒地抽搐 的哥救人車費都沒收
    正能量!交警為減輕車禍傷員痛苦 用身體托舉其3小時
    善用“正能量”樹青少年網絡“信仰”
    災難無情 大愛無私:監利貼吧里滿滿的“正能量”
    [來源:南國都市報] [作者:] [編輯:覃業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