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運用互聯網思維,把握網絡傳播規律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
對于互聯網,習總看到了它“硬幣的兩個面”。
他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強調,“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2014年11月19日,在給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習總明確表達了對互聯網正反兩方面影響的看法。就機遇而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從挑戰的角度看,習總認為“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認真應對、謀求共治、實現共贏”。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這是習總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一句話。
2014年4月15日,在國安委第一次會議上,習總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談到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將信息安全等11種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
習總網絡安全觀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際場合也得到強調。
2014年7月16日,他在巴西國會演講時強調,“雖然互聯網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個國家在信息領域的主權權益都不應受到侵犯,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
“在信息領域沒有雙重標準,各國都有權維護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
【網絡安全需要國際社會合作】
如何實現網絡安全?從外部環境看,習總認為需要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
2013年3月14日,習總應約同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時強調,“當前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各國普遍關切的綜合安全挑戰。維護網絡空間的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符合中美在內的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黑客活動。中方愿同美方以建設性方式就網絡安全問題保持溝通”。
在2014年7月16日巴西國會演講中,他提到“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在給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他再次提到“中國愿意同世界各國攜手努力,本著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則,深化國際合作,尊重網絡主權,維護網絡安全,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