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海口市的陳向(化名)夫婦遇上一件讓兩人感到荒唐的事:咨詢辦理獨生子女證時,經查詢發現,他們在省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內的“生育信息”,不知從何時開始,多出了一個“兒子”,名叫“陳育”,且出生時間與他們的兒子小宣(化名)相同。“我就只生過一個兒子,怎么會多出了一個,還和我兒子同姓?”陳向的妻子英凡(化名)為此特意向單位請假,花了兩天時間來回跑了8趟,最終得到美蘭區龍峰社區居委會答復:這多出來的“兒子”信息是“虛擬”的。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南國都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到底咋回事?
“生育信息”多了個“兒子”獨生一胎變成了“雙胞胎”
陳向介紹,自己的戶籍在海口市龍華區金貿街道辦事處,他與妻子英凡兩人在2008年結婚,兒子小宣于2011年9月24日出生。“8月19日上午,我妻子到海府街道辦事處辦事時,順便咨詢辦理獨生子女證的相關手續。沒想到一查詢,我們的生育信息里竟然多了個‘兒子’。”接到妻子電話,他立即趕到其戶口所在的金貿街道辦事處查詢。
陳向夫婦倆在金貿街道辦事處查詢到,電腦系統顯示:其確有一名叫“陳育”的兒子,出生年月日與兒子小宣相同。在“現居地”一欄上,除了所顯示的地點不同,電話號碼則是英凡本人的手機號。“金貿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稱,有可能是孩子出生所在的醫院提供的信息錯誤,或是醫院所在的國興街道辦事處錄入錯誤,他們無法修改。”于是,英凡便來到了國興大道的海口市婦幼保健醫院,可查詢發現,醫院系統內只顯示她生了一個孩子——小宣。
醫院所在地屬于國興街道辦管轄,隨后英凡又趕到了國興街道辦事處,但在此查不到這個多出的孩子的信息。英凡來來回回跑了4趟,得到的答復是:只有錄入該信息的單位,才能刪除這個多出來的“兒子”。
這個多出來的“兒子”陳育究竟是誰?會不會有人冒用信息落戶?想到種種可能,陳向夫婦向南國都市報進行求助。
如何能刪除?
兩天來回跑了8趟才找到登記單位龍峰社區居委會
20日上午,英凡向記者提供了由海口市婦幼保健醫院出具的《住院病歷》以及《出生醫學證明登記表》。上面明確,2011年9月24日,英凡在該院產下一名男嬰,名為“小宣”。
在英凡的陪同下,記者來到了金貿街道辦事處的計生服務窗口。“生育信息內的確顯示你有兩個孩子,這是我們無法修改的。”一工作人員稱。記者在省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內看到,陳向夫婦多出的“兒子”“陳育”,與小宣的出生年月日、父母信息均相同,不同的是,“陳育”助產醫院一欄是空白的,而小宣的標明“海口市婦幼保健醫院國興總院”;“陳育”在“數據來源”一欄為“數據清理平臺”,而小宣的則為“出生平臺”。對于這些細微的區別,以及到哪里可以對錯誤的信息進行修改,該窗口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建議到醫院咨詢。
隨后記者來到了海口市婦幼保健醫院國興總院,當天醫院系統出故障無法查詢。一醫生告訴記者,19日查詢時,陳向夫婦確實在醫院的電腦系統內只有一胎的信息。“街道辦事處的生育系統內為何會多出一條信息,我們就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記者與英凡又來到龍華區計生委,經辦公室工作人員查詢,這個名叫“陳育”的孩子登記單位是美蘭區海府街道辦事處龍峰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建議到居委會更改。
是什么情況?
龍峰社區居委會解釋致歉錯誤信息是預先“虛構”的
20日下午,龍峰社區居委會一蘇姓辦事員詳細了解英凡反映的情況并查詢后,她表示,陳向夫婦多出來的“兒子陳育”是“虛構”的。這一答復更是讓英凡摸不著頭腦。
據該辦事員解釋,陳向夫婦兒子小宣的準生證是在龍峰社區居委會辦理的。在2011年之前,按照上一級計生部門的要求,社區居委會根據女方的孕情跟蹤,孩子若在出生時沒來得及取名,居委會為了預先錄入電腦,就會按照孩子的父親姓氏編出一個名字,以及根據孩子的出生時間,隨意編寫一身份證號。待孩子的名字確定后,再進行相應更改。因此,陳向夫婦這個多出來“兒子”應該是當時預先錄入時所“虛擬”的,但可能由于居委會當時未對陳向夫婦的孩子情況及時跟蹤以及對信息進行更新,才導致這一情況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還是頭一回遇到。”該辦事員坦言,這的確是他們的工作存在疏忽,對于給陳向夫婦帶來的不便他們表示歉意。隨后,該辦事員對“生育系統”內多出的“陳育”這一信息進行刪除,并對存在錯誤的信息進行更改。
采訪的最后,辦事員告訴記者,其實金貿街道辦事處的電腦系統是可以查詢到登記單位是龍峰社區居委會,只要在查詢到后直接向龍峰社區居委會來電,他們就可以進行更改,這樣就不需要市民來回跑這么多趟。
?
相關鏈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