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官微曬清單:
居民身份證丟了,要辦理臨時身份證才能不耽誤乘機、取款、考試;辦理銀行貸款,要提供房產(chǎn)情況證明、償還能力證明……近期,全國各地公安密集吐槽在基層遇到要辦的各種奇葩證明。
前日,公安部治安局、平安南粵等通過微博喊話,圖文詳解了18個不該由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對于奇葩證明的來龍去脈,公安資深專家魏克托分析認為,立法的落后、信息共享系統(tǒng)不完善、部分政府部門濫權設置障礙是主要原因。
公安密集吐槽奇葩證明
@打四黑除四害(公安部治安局微博)、@平安南粵(廣東省公安廳微博)前日幾乎同時發(fā)文,詳解了18個不該由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并明確指引部分證明應該去找的部門。
近期,各地公安特別是基層派出所,均密集吐槽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群眾要求辦的奇葩證明。“這些證明我們派出所根本辦不了,也不該辦,但是我們不辦的話,群眾可能真的辦不成事,讓人很為難。”記者采訪廣州多名基層派出所所長,他們也深有同感。對此,記者收集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奇葩證明:
“我穿過大半個中國去辦證”
有的證明必須得回到戶口所在地區(qū)辦理。央視曝光過的河北小伙子小周,為了辦護照,在北京和老家之間往返六次,跑了三千公里。廣州明星檢察官楊斌,就在轉(zhuǎn)行做律師過程中遭遇了“辦證難”。據(jù)稱,做律師須出具14周歲以來的無犯罪記錄證明,但派出所稱只能開具戶口遷來以后的證明,之前的要找當時的戶籍地派出所。而從14周歲至今,楊斌的戶籍在湘潭、重慶、廣州等地轉(zhuǎn)了5次。要開具一紙無犯罪記錄證明,得把這些“各管一段”的派出所挨個跑遍。
招個清潔工也要無犯罪證明?
云南省一派出所不得不為轄區(qū)內(nèi)的一位居民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竟然是因為買房無犯罪前科。
派出所民警在證明下怒斥:“有犯罪前科就不能買房了嗎?貴單位憑什么作此規(guī)定?”廣州某派出所所長也抱怨道:“無犯罪證明被用濫了!各種用工單位,招個臨時工,都必須得公安出具這證明;孩子上學報名,必須出具學生家長的無犯罪記錄證明,不出就不給報;連某醫(yī)院出租個小店,都得中標人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還有更離譜的,某單位招個清潔工人,也要提供無犯罪證明。所以犯過罪的人這輩子都不能改過自新了、理應遭受你們的歧視嗎,連同他們的孩子?”
活人在面前 有必要開健在證明嗎?
福建一位74歲的老人到電信局去辦業(yè)務卻被要求開具健在證明,雖然開這種證明并不在職責范圍內(nèi),為免老人跑冤枉路,派出所不得不開出了這紙荒唐證明。
派出所卻也在證明最后一通怒斥:“活生生的人在你們面前,有必要讓派出所開健在證明嗎?”
?
?
1.居民身份證從15位升至18位后,原號碼不變,需要證明是同一人的
解釋:居民身份證15位升18位,第18位是校驗碼,采用11進制,其中第11個數(shù)(即10)用“×”表示,其由固定公式算出,相關單位可登錄互聯(lián)網(wǎng)自行查詢核對,無需公安機關出具證明。
2.因非公安機關原因?qū)⑿彰铄e,如:銀行存單、保險單、學校、單位等檔案中姓名同音不同字,需要證明是同一人的
解釋:造成錯誤的責任主體不是公安派出所,而且派出所也不知情,所以不應出具證明。公民應當?shù)焦C機關,由公證機關來公證證明。
3.居民身份證丟失或損壞,需要乘機、取款、報名、考試等,需出具居民身份證明的
解釋:居民身份證丟失或損壞,公民可以在市(縣、區(qū))局身份證辦證中心補辦身份證,同時可以辦理臨時身份證(2個工作日即可領取)。公安機關在辦理補辦身份證上沒有附加條件,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
4.持有居民身份證和戶口簿等合法證件,要求派出所出具身份信息證明的
解釋:居民身份證和戶口簿是公安機關為公民發(fā)放的法定身份證件,派出所無需再出具身份信息證明。
5.償還能力證明
解釋:居民是否具有償還能力,不在公安派出所掌握情況之內(nèi),派出所屬不知情,因此不予出具證明。應到公證機關進行公證證明。
6.生存(健在)、死亡證明
解釋:確定公民生存、死亡是衛(wèi)生防疫部門的責任,應由衛(wèi)生防疫部門負責確定。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
7.親屬關系證明
解釋:家庭成員在戶口登記以外的親屬關系,不在派出所掌握的范圍之內(nèi),派出所屬不知情,因此不予出具證明。應到公證機關進行公證證明。
8.婚姻狀況證明
解釋:民政部門是婚姻的登記機關,婚姻狀況屬于民政部門的責任范疇,公民應到民政部門開取證明。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
9.居民身份證丟失證明
解釋:公安機關對丟失居民身份證的補辦沒有附加任何條件,丟失即刻給予辦理,同時可辦理臨時身份證。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
10.家庭收入狀況證明
解釋:家庭收入情況不屬于派出所工作業(yè)務范疇,派出所屬不知情,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應到公證機關進行公證。
11.實際居住地證明
解釋:派出所負責戶口登記,是否實際居住派出所屬于不知情,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應到實際居住地社區(qū)(村)委員會出具證明即可。
12.人員失蹤證明
解釋:宣告公民失蹤是人民法院受案范疇,不是派出所的責任范疇,派出所無權證明人員是否失蹤,應向人民法院申請出具證明。
13.保險事故證明
解釋:保險公司內(nèi)部有專人負責事故現(xiàn)場勘查,公安派出所無法對現(xiàn)場損失作出核定,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
14.違法犯罪記錄證明
解釋:違法犯罪記錄是公安機關內(nèi)部掌握情況。國家行政、司法機關政審、調(diào)查或企事業(yè)單位重要崗位人員任用需要了解的,應由需要單位派人持有效證件及單位介紹信,到公安派出所給予出具證明。對個人一律不予出具。
15.各類證件、印章的丟失證明
解釋:公民因各類證件、印章丟失到派出所登記備案的,派出所給予出具報案登記證明,只證明該人曾報過案登記,至于是否丟失派出所不知情,因此,不予出具證明。
16.非組織行為索取現(xiàn)實表現(xiàn)證明
解釋:現(xiàn)實表現(xiàn)證明屬于政審范疇,應由組織出面了解,個人索取屬于非組織行為,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
17.房產(chǎn)情況證明
解釋:公民房產(chǎn)情況不在公安機關業(yè)務范疇之內(nèi),派出所屬于不知情,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應到責任單位房產(chǎn)部門或公證機關索取證明。
18.本人持招工單位調(diào)查表,讓派出所出具現(xiàn)實表現(xiàn)證明的
解釋:任何勞動者都依法享有平等的就業(yè)和選擇就業(yè)的權利。讓就業(yè)者本人到派出所政審,是對就業(yè)者一種歧視,是違法的。確因工作需要應由組織出面進行外調(diào)。因此,派出所對個人持調(diào)查表的不予出具證明。
?
?
專家觀點:
證明“你媽是你媽”
法律上有一定根據(jù)
對于層出不窮的奇葩證明,記者就此專門采訪了公安資深專家魏克托。魏克托分析認為,并不是所有證明都不該開,有些證明還是有必要的。首先,證明是將某一事實經(jīng)由國家機關確認的過程,能夠?qū)⑹聦嵣仙秊榉墒聦崱T谏婕昂芏喾墒聞眨缲敭a(chǎn)的繼承、轉(zhuǎn)讓、分割等等,由國家機關出具的證明的最大用處在于保障這些事務的準確性、嚴肅性,從而維護社會的秩序,保障當事人的權益。如果沒有戶籍證明,那些老板可能一下子冒出無數(shù)兄弟姐妹來瓜分財產(chǎn)。戶籍證明依托的民事登記制度是世界各國實行社會管理的重要途徑,也是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證。對他人而言,你媽是你媽,不具有不言自明性。從法律上看,你媽是你媽只是一個簡單事實,要上升到法律事實的層面就必須經(jīng)過登記、出示證明,被國家確認過了,你媽才是你媽,即使沒有血緣關系,只有領養(yǎng)關系也是你媽,而不是自己想當然。
其次,有些證明是出于相關部門或機構的現(xiàn)實考量。比如說發(fā)達國家簽證材料要求很高,原因是中國的非法滯留者逐年增多。需要提供直系親屬證明,一來是防止發(fā)生意外時國內(nèi)無人通知,二來是為了防范滯留不歸,直屬親屬隱含擔保人之意。再比如說,一些特定行業(yè)要求無刑事犯罪記錄的證明,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有法官、警察、檢察官、教師、建造師、開鎖業(yè)從業(yè)人員、律師等,這些職業(yè)大部分都要求高于一般工種的職業(yè)道德,無刑事犯罪記錄的要求也是出于對保障公共安全和社會利益的考慮。
奇葩證明原因:
信息共享系統(tǒng)不完善
部分部門濫權設障礙
證明雖然有用,但實際過程中,很多證明被濫用了,也就成了被社會集中吐槽的“奇葩”證明。魏克托認為,立法的落后、信息共享系統(tǒng)不完善、部分政府部門濫權設置障礙是主要原因,要想改變應該多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jīng)驗,完善陳舊落后的法規(guī),引入民事登記制度等,讓“任性”的權力得到監(jiān)督和約束。
許多無必要的證明存在原因追究到最后往往是制度上的缺陷,但由于權力無監(jiān)督、無約束,相關部門始終缺乏完善的動力。對有可能承擔責任的事情,部門與部門之間互相推諉,對有尋租空間的授權性質(zhì)事務,則設置煩瑣的重重關卡。
許多帶來不便的證明,還是由于信息系統(tǒng)不完善、過去馬虎的登記方式未能及時更新等技術性問題。由于過去簡陋的管理方式,戶口登記隨意,手工書寫潦草,戶籍檔案不規(guī)范,內(nèi)容不齊全十分常見。實際工作中,各地公安之間信息不共享,公安與民政、計生等部門之間信息不共享的情況很普遍。而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信息聯(lián)網(wǎng)實現(xiàn)共享應該是消滅煩瑣證明的突破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