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運行中,既有公車的福利享受問題,也有實際公務需要和具體差異因素,這就需要精確發力、精準用力,才能讓公車改革向前邁出關鍵一步
劍指“車輪上的腐敗”的公車改革啟動以來,效果如何?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情況不容樂觀。在今年7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中,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問題仍然最突出,達到680起。這一現象提示我們,消除改革中的頑癥,仍然需要更進一層的推動力。
公務用車由于帶給群眾直觀感受最強烈,因此群眾的改革期待最大。去年7月,中央印發關于公車改革的兩份文件,《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明確了公車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不少地方、單位和部門穩步推進公車改革,取得不錯的初步成效。但顯然還有不少單位和部門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步入深水區的改革具有復雜性。當公車改革遭遇現實問題的復雜性、差別性,無疑就需要更加精準細致的分類突破。
公車改革初期,那些與公務需求完全無關的“特權式”私用,是引起社會普遍不滿的突出現象,一些網友用“隨手拍”的形式記錄下身邊的公車私用,就是公眾不滿的集中表現。應該說,基于當時此種情況,從社會輿論到具體改革方案制定者,都形成了公車必須改革的高度共識。從改革的視角看,嚴抓作風以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特權式”公車私用問題無疑是一個重要突破口,是推進公車改革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取得改革共識的關鍵一招。如今,人們在一些高檔消費場所、飯店、會所門口,已經很難覓到公車的蹤影。
然而,要祛除“特權式”私用,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前者比如抓作風,比如嚴格管理,從根本上說動的只是一些人的不當利益。但治本,比如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因為改的是“存量”,勢必會動很多人的既得利益。這也正是一些人表示“不理解”“不情愿”的原因所在,因為誰也不愿意曾經的“福利”被取消。
現實問題客觀存在。比如,有些工作崗位需要經常下鄉,缺乏公務用車的確給工作帶來不便;有的單位核定車補后,一些職工出勤出差需要“倒貼錢”;還有一些地方“公務出行多而級別低的拿得少,公務出行少而級別高的反而多拿”。也有離退休老干部訴苦,曾夜間突發疾病,家中無車,而單位也懾于規定不敢派車送醫,讓老同志心寒。諸如此類的情況,使各地的改革在進度上參差不齊,一些地方在推進改革時甚至表示“不愿意成為領頭羊,以免面臨過多關注”。這其中既有公車的福利享受問題,也有實際公務需要和具體差異因素,這就需要精確發力、精準用力,才能讓公車改革向前邁出關鍵一步。
具體而言,就是要在設計制度時最大限度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工作性質和不同層級的公平和公正,不宜一刀切。比如,陜西對改革標準進行精細劃分,將取消公車后的省級機關公務交通補貼分為7檔;廣東一些地方,則沒有完全按照行政級別來確定,而是按照崗位性質劃分,鄉鎮長作為“一線領導”,反而比“級別更高”的機關干部補貼要多,而一些副廳級干部已經習慣“騎自行車去開會”。與此同時,對那些潛伏在暗處的作風頑癥,比如名為“公車服務平臺”,實為領導“專車”的現象,也要給予更加精準的監督。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組會議上要求,提高改革精確發力和精準落地能力。在千頭萬緒的改革事業中,公車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樣,牽連著方方面面。做到“精確”和“精準”,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
?
?
?
相關鏈接:
中央三公經費5年減35.9億 公車削減額度居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