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一名猶太女孩和她的中國朋友在上海。(圖片來源: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提供)
以色列總理出鏡向中國致謝。
8月27日,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重新對外開放。為配合紀念館開放,一部名為《謝謝上海》的宣傳片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首發。下至普通民眾上至總理內塔尼亞胡,一句簡單的“謝謝”在僅僅1分多鐘的片子里用中文、希伯來文、英文三種語言不停地表達著。
宣傳片一出立刻在中國網絡引起反響,網友們紛紛表示,片中表達的簡單且真摯的感激之情讓人們無不感慨戰亂時期,兩個民族結下的深厚友誼。
以色列駐上海領館創意
據介紹,這部時長僅1分多鐘的短片的原始素材長達4個小時。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陳儉介紹,片子的創意最初由以色列駐上海領館提出,后來領館方面和紀念館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同時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紀念館本身也在更新展陳。以色列領館方面認為,這么一個短片,可以表達猶太人對那段歷史的感情。陳儉說:“這個創意非常好,我們當時表示非常支持。”
建立上海猶太難民數據庫
曾經的孩童如今已是耄耋老人,過了70年,感激之情依然溢于言表。在這部宣傳片中,許多當年曾經在上海避難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子女出鏡。據陳儉介紹,中國和以色列兩國尋找當年避難猶太人的工作其實一直沒有停,2012年到2014年,紀念館在國外舉辦過相關內容的巡展,在這一過程中,紀念館著重尋訪了那些當年在上海避過難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子女。這幾年紀念館和以色列領館保持密切的合作,雙方共同把曾經在上海避難的一些猶太難民的基本信息建立了數據庫以便查詢。
紀念館望收藏所有拍攝鏡頭
據了解,這部短片歷時4個月籌備、拍攝,攝制組走訪了海法、特拉維夫、死海等著名的以色列城市和地標,超過100名猶太人參與拍攝。他們用各種形式,表達了對上海的感激之情,有的高舉“謝謝”標牌,分別用中文、希伯來文、英文手寫“謝謝”二字。短片最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親自表達了感激之情。短片以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
陳儉表示,攝制組在紀念館拍了一組鏡頭,由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帶著領事館全體工作人員在我們紀念館里拍攝的。當時攝制組拍攝了很多素材。下一步我們會跟他們溝通,希望他們把沒有播出的鏡頭也提供給我們,作為紀念館的史料珍藏。
專訪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陳儉
上海成猶太人的“東方諾亞方舟”
京華時報:當年發生了什么故事?短片中反復出現的“謝謝上海”的主題又是為何?
陳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2萬多猶太人逃離納粹迫害,漂洋過海來到上海。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年齡和背景也各異,但在這里,他們和上海人民生活在同一片區域、甚至同一幢樓,一同經歷戰爭折磨、彼此共渡難關。上海虹口也因此被稱為猶太人的“東方諾亞方舟”。
京華時報:《謝謝上海》的公益宣傳片引發了社會的關注,作為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您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陳儉:片子里有我認識的人,以色列海法市的市長,以色列總理……他們都到我們紀念館來過,在片子里看到他們我們感到很親切。以色列駐滬總領事館拍攝的片子應該說表達了全球猶太人對中國人民的這種真摯的感激之情。今天我們講述這段歷史更多的還是希望人們了解這段歷史之后珍愛和平,不要讓歷史的悲劇重演,我想這才是根本的目的。
京華時報:這部片子是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首發的,這背后有什么樣的淵源?
陳儉:我們紀念館主要是反映二戰時期上海人民伸出自己的援手,幫助躲避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的這段歷史。這些年來,我們不僅僅在上海,也在世界相關的國家通過巡展來講述這段故事。應該說通過這些展覽喚起了人們對那段歷史的回憶。讓很多人知道那段時間,有這么兩個民族,在共同遭受戰爭的情況下彼此珍愛、和睦相處、共渡難關。增強兩個患難與共的民族之間的感情。
片子是在我們紀念館首發的,首發之后也會在世界各地播放,讓各國人民通過短片去追憶這段歷史,一起來思考:世界各國人民如何攜起手來反對戰爭,珍愛和平,非常有意義。
京華時報:回望那段歷史,哪些感人的故事令您印象深刻?
陳儉:比如在我們的展廳里面,有一件美麗的婚紗,是當時在上海避難的一對猶太夫婦結婚時妻子穿的,戰后他們去了美國生活,兩個女兒也是穿著這件婚紗結婚的,可見這件婚紗在一家人心目當中有特殊地位。后來他們把婚紗捐給了我們館。
再比如紀念館里有反映當時猶太難民在上海生活的情景再現。有一個書柜,里面放了很多書,這些看似普通的書是當時避難的猶太人托付中國鄰居保管的,然后這個中國鄰居一家三代人克服了很多困難,歷經磨難替他們保存這些書。可是后來書的主人去世了,他們就把這些書送到了我們紀念館。這反映了我們的民族是一個誠實守信的民族,也反映了兩個民族之間這種淳樸、深厚的友誼。
?
?
?
相關鏈接:
以色列多舉措吸引中國游客 設法放寬簽證要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