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師在給孩子們上課
臨近開學,包括“最悲傷作文”誕生地四川涼山州越西縣寶石小學在內的10多所涼山州小學,先后告知支教志愿者,教育部門出臺了新政策,沒有教師資格證的不能繼續教書。此外,網友受作文感動,進而捐款擴建的西昌索瑪花愛心小學,也被政府認定為違建即將被強拆。有的志愿者擔心,即將入學的211名小學生讀書成問題。
事件
“最悲傷作文”小學所在縣 要求支教老師“持證”上崗
8月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彝族四年級小學生木苦依伍木的作文《淚》被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發到個人微博上。他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此前采訪時稱,發掘這篇作文的是該基金會派駐的支教老師,他當時在寶石小學教四年級語文。這篇作文隨后被新華社記者刊發,小女孩父母雙亡的辛酸經歷,令眾多網友感到揪心,大涼山的社會問題再次引發外界關注。
8月19日起,索瑪慈善基金會在越西縣的支教點爾賽鄉小學、布海小學、紅旗小學、石門小學、依吉小學、果吉小學等,先后接到校長電話,稱教育局有最新通知,支教老師必須要教師資格證,還要到教育局去參加考核,通過后才可以去支教。
黃紅斌稱,8月27日早上,涼山州木里縣也傳來相似的消息。項腳鄉校長先是給黃紅斌打電話問多久把老師派進去,但沒過一小時又打電話來稱,縣教育部門表示,不能要索瑪的支教老師,而且支教老師要有教師資格證。此前,索瑪在該縣羊窩子小學、甲之店小學已經支教3年。黃紅斌稱,他回復校長可以派有教師資格證的支教老師過去,校長立刻回復:算了,還是不要來了。
據了解,索瑪慈善基金會是涼山當地最大的支教公益組織之一。黃紅斌告訴北青報記者,很多校長在電話里表示無奈。“有的支教老師已經教了幾年,跟帶的孩子也熟了,突然給孩子換老師,對孩子的學習延續很不好。”黃紅斌介紹,此前,索瑪基金會已經在越西開展支教活動長達3年時間,支教老師多作為公辦老師的補充,個別條件艱苦的偏遠教學點沒有公辦老師愿意去,支教老師不僅承擔全部教學任務,還要在課后給學生們煮飯。支教老師都是志愿者,沒有工資拿,每月全部收入就是基金會發放的600元生活補助。
位于越西縣申果莊的紅旗小學,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是越西縣條件最為艱苦的教學點之一,山上手機信號都沒有,該小學只有一、二年級兩個班,兩間破舊的教室。浙江工業大學畢業的25歲女支教老師胡雯杰,曾在山上過了半年與世隔絕的生活,打個電話還要翻一座山。小學生們從家里背來的土豆,就是老師們的口糧。
黃紅斌介紹,紅旗小學校長2013年主動給基金會打電話,說學校沒老師了,沒法開課,請求支教老師支援。基金會派了四名支教老師過去教書,這兩年,該校的幾十個孩子都是支教老師在帶。
據了解,按教育部門新規定,索瑪基金會本月剛培訓合格的70多名老師中,只有15%有教師資格證。此前,為了保持教學連續性,基金會要求支教老師最短教課一學期,老師上崗前還要經過集中培訓。
昨日,另一家向涼山當地輸送支教老師的公益組織負責人告訴記者,他也聽說了這一情況,“每個縣的規定可能不一樣,現在正在積極地和當地教育局溝通”。
該負責人表示,對于教師資格證的強制性要求,現在還沒有接到具體的通知。他所在的公益組織,每年都會聘請當地的教育局工作人員提前為支教隊伍進行一個培訓,講解當地的政策法規、風俗,對孩子要怎么保護也會有嚴格的規定,最后教育局還會出一份培訓合格的證書。今年的培訓已經完成,目前還會按照計劃前去支教,同時也會與當地的縣政府和教育局做溝通。
該負責人特別強調,“我們都會對支教老師講,要保護孩子。因為每個人都有蓬頭垢面的時候,如果讓其他人看到孩子不堪的那一面的話,對孩子的自尊和成長都有負面影響。盡量讓我們孩子最陽光的一面展現在每個人面前。”
被問到是否認為教師資格證是支教老師的必要資質時,該負責人說,“有愛心,能夠沉下心來帶孩子還是最重要的。”
回應
越西縣副縣長:以前支教教師有證的少 “要求教師證”不會使孩子沒學上
北青報記者致電涼山州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承認,“以前對教師資格證沒有很嚴格的要求。”北青報記者詢問出臺此項規定的具體時間和緣由,他表示“這個是縣上的要求,直接詢問縣上教育局”。支教活動都是直接與基層銜接,州里面是不管的。從州教育局來看,“如果是在校大學生來支教,可以以學校的名義來組織實習,就可以不要求;如果已經畢業,那就有要求的。”
越西縣分管教育工作的陳姓副縣長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最悲傷作文》對縣里是“一個沉重的教訓”。事實上縣里所有民政政策都是落實到位的,孩子不是沒人管,也并非一些媒體臆想的那么貧窮。陳副縣長表示:“對于之前支教老師為民族地區的教育所做的努力,我們表示感謝。但是現在發現一些老師的做法,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對這里產生了傷害。”
談到最近對于教師資格證做出的規定,她表示之前對于教師資質方面的問題是忽略,因為“我們缺老師”,而這就造成了目前在這方面很不規范的狀況。之前來這邊支教的教師中具有資格證的很少。“有教師資格證的,通過縣教育局依法、依規申請的,我們歡迎,”她說,“要是再鬧出一個這個事兒來,你說我們怎么樣來承擔?”
這位領導解釋,涼山州缺乏小學教師,是由歷史的客觀原因形成的,受到資金制約。縣委縣政府連續4年多,都是把教師隊伍的補充放在所有事業單位隊伍補充的第一位進行的,現在依然是。但現在的情況是,縣里有教師編制,卻配不齊教師,“原因可能還是在財政方面”。這種情況,在其他縣也存在。
眼下馬上要開學了,對于北青報記者所關心的孩子們是否會失學的問題,這位領導表示:“政府會保障孩子們享受基礎教育的權利,孩子們肯定不會沒有學上的。”面對現在教師資源不夠的情況,他也表示:“具體的辦法還在研究中,畢竟,補充教師也是需要一定程序的。”
進展
網友捐款的愛心小學被要求限期拆除
相比支教得拿教師資格證,索瑪基金會更為擔心的,則是一紙限期拆除令。據了解,“最悲傷作文”走紅后,網友紛紛為孤兒木苦依伍木及大涼山其他孤兒捐款,其中40多萬用于援建索瑪基金會項目索瑪花兒童村的建設。但該兒童村近日被要求限期拆除,理由是愛心小學涉嫌違規占用林業用地。
8月5日央視播出的《新聞1+1》欄目中提到,在木苦依伍木的悲傷作文被放到網絡上的第七天,她的兩個弟弟就被索瑪基金會帶到了還在建設中的愛心小學里。當地宣傳部回復央視的相關材料里強調,該愛心小學是“違法辦學”、“占地是林業用地”,“希望拆遷這樣一個違建的學校”。
黃紅斌稱,2015年8月5日,索瑪工作人員和木苦依伍木在涼山州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阿呷及西昌市教育局、宣傳部領導的陪同下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1+1的采訪。“采訪后,王阿呷承諾:馬上成立由各部門組成的專門工作小組,幫我們解決索瑪花兒童村身份的問題,把好事辦好。”但他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學校要被強拆的最后通牒。
據了解,索瑪花愛心小學(兒童村)位于西昌市四合鄉永定村火普組,距離市區7公里,當地至今不通水電。此前,基金會志愿者向喜德縣送捐贈物資時,途經四合鄉永定村,發現這里有大量的失學兒童。志愿者調查走訪發現,整個村子只有兩個人識字,包括火普組的組長都是文盲。該地原來有一個教學點,兩間教室,汶川“5·12”地震后教室被定為危房而被撤銷。村里的孩子只能到山下的四合鄉中心校就讀,走路需要2到3小時,開越野車從市區到火普組要一個半小時。據當時統計,學齡兒童失學的169人。
2012年,索瑪基金會買下當地村民土地,在愛心網友的支持下建成索瑪花愛心小學,解決了100多個孩子的上學問題,并為他們提供免費午餐。志愿者為村民修建自來水管線,還幫村民種植了400多畝核桃樹。今年,該學校開始擴建,卻被告知要被拆除。
在基金會收到的《限期拆除違建通知》顯示,“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由于在西昌市四合鄉永定村火普組非法買賣土地、違法違規修建房屋,現依據相關法律規定,責令你基金會于2015年8月28日內自行拆除違法違規建筑物,否則,將依法進行強拆。”落款為西昌市四合鄉人民政府。
“學校已運作4年,不少部門都知道學校的存在,這期間學校的所有教材,也一直由教育部門提供。”在發給當地政府的報告中,基金會強調,“建設過程中,所有建設用地均是愛心人士出資與原住居民簽訂土地購買協議所得,且是原有土建筑拆除后的原址翻建。索瑪花愛心小學急需取得合法身份,愿意全力積極配合各部門。”
昨晚,涼山彝族自治州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拆遷的事情要問相關部門。該負責人表示,“不一定要拆掉,可能是要讓他們規范和完善一下相關的手續。”他還提到了教師資格證的問題,表示,“兒童村也是一樣的,沒有教師資格證,不允許辦學。”
黃紅斌表示,愛心小學如果被拆除,實在太可惜,基金會愿意無償把學校捐給政府部門管理,但沒得到應許。目前他們正準備向西昌市政府提起行政復議。
?
相關鏈接:
“最悲傷作文”引網友捐款48萬 善款使用出現爭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