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
燕趙自古便是慷慨悲歌之地。即便苦難,也苦得浪漫。抗戰也是。就像我們都很熟悉的白洋淀雁翎隊以及小兵張嘎。夏末秋初的白洋淀,天藍、水清、葦綠、荷紅。在白洋淀的富足祥和寧靜里,當年抗日的故事,一天下來能聽幾十個。八年抗戰里,河北淪陷早,承難多,但這里的人民百姓,沒有一天真正屈服,鬼子沒有得到一天安寧。廣闊燕趙,陷住了倭寇妄圖橫行中國的腳步。
國軍敗逃,八路填上
七七事變后兩個多月的9月24日,日軍占領保定。
日軍占領保定并不容易。國民黨集結了10萬軍隊奮勇抵抗。戰前,國民黨軍政當局緊急動員民眾與官兵趕筑工事,挖掘了工程浩大的許多戰壕和反坦克壕。有些長數十公里,寬五六米。燕趙人民以極高的抗日熱情,奮力苦干,最終得以完成。
但日軍裝備精良,推進迅速,國軍很快陷入混亂。保定城下決戰五天,日軍動用3個師團,140余輛坦克、裝甲車,260余門火炮,60余架輕、重轟炸機,我軍奮勇抵抗,傷亡2萬多人,終不支撤退。大公報說, “(保定城垣保衛戰)抗戰之激烈,犧牲之悲壯,在平漢線為最甚。”
(資料圖)白洋淀抗戰紀念館
國軍迅速敗退是必然的。地處抗日最前線的河北,幾乎沒有像樣的軍事設施。平津失守后,國民黨準備把空軍用于河北作戰,才發現河北竟然沒有一個軍用機場及油彈準備。而參戰部隊武器十分落后,只配備步槍、刺刀、手榴彈“三大件”。此外,國軍的作戰方法陳舊,單純陣地式防守。8月20日制定的《第一戰區作戰指導計劃》指出:“各部隊無論其任務為防守或機動,務求疏散之配置,必須利用地形構筑工事,以達到步步為營能攻能守之要求,而增強國軍之強韌性。”依據這一原則,戰役指揮者把10萬大軍分成3條防線,部署在東西近200公里,南北100公里的廣闊地域上,與日軍集中優勢兵力,突擊一點,穿插迂回的作戰方法相對比,失敗無疑。同時,參戰將領各有各的想法,部隊內部派系林立,不能有效相互支持。所以,盡管愛國將士拼盡血肉之軀,結局仍是潰退,只能把百姓留給了日軍的鐵蹄。
事實上,國軍敗退,燕趙大地的抗戰不過剛剛開始。日軍占城,他們還沒有嘗到的真正的苦頭。燕趙大地流傳了70多年的抗日往事,都是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展的。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便是雁翎隊、小兵張嘎。
保定會戰后,日寇開辟了一條從天津到保定的運輸線,企圖運送戰爭物資支援掃蕩,而位于水路交通線上的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遭遇了無情的蹂躪和搶掠。在共產黨安新縣三區區委書記徐健、區長李剛義的領導下,孫革、姜禿、趙保亮、鄧如意等20多位打獵世家組成的抗日游擊隊正式誕生。這些游擊隊員使用的武器“大抬桿”火眼口上要插一支雁翎防止火藥受潮,游擊隊便取“雁翎隊”。而這支隊伍也成長出了電影《小兵張嘎》中為全國廣知的抗日小兵 “嘎子”。其原型,是雁翎隊第三任隊長趙波。
(資料圖)白洋淀抗戰紀念館?
根據《白洋淀志》的記載,“抗戰期間,‘雁翎隊’歷經大小戰斗近百次,擊斃、俘虜日偽軍近千人。”雁翎隊充分利用蘆葦、水域和地形的優勢,特別是自1939年到1943年的4年中,雁翎隊在35次戰斗中,有16次是一槍未發而制勝,所以也有奇兵之稱。戰后,朱德總司令和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專程到白洋淀接見了“雁翎隊”全體指戰員,對他們在抗日戰爭中的光輝業績給予了高度贊揚和肯定。
白洋淀只是敵后戰場的一個縮影。國軍敗退,日軍進駐,共產黨很快開辟敵后戰場。在八年全面抗戰里,淪陷區的大中城市、鐵路、公路交通線均在敵后戰場的包圍和控制之下。共產黨領導的兵民作戰形式融運動戰、陣地戰和游擊戰于一體,機動靈活,從無停止,在抗日根據地聚集起了一支困不死、打不散、壓不垮的中華民族的中堅力量。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曾在回憶錄中證實:中國抗戰后期,蔣介石的權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長江以北連國民政府的影子也沒有。
1938年,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科學分析中日諸多要素,認為抗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要贏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調動全國人民的力量。毛澤東深入論述:“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兵民是勝利之本”的科學論斷也為白洋淀雁翎隊的水上游擊戰所印證,這支隊伍也無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武裝對毛澤東革命理論的偉大實踐。
當時的日本華北方面軍說:中共軍隊“為了策應盟國方面的攻勢,在軍事、政治、思想各方面,再次開始積極的行動,并得到多數民眾的同情,從而迅速擴大了勢力”,“目前共軍乘中國方面的力量薄弱,活動漸趨激烈”,并認為“為了適應大東亞決戰的要求,迅速消滅中共勢力,乃是當前急務”。
?
?
相關鏈接:
亞美尼亞89歲老人的中國抗戰情結 曾活捉日軍頭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