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進入戰略相持后,日軍在正面戰場許多會戰中投入的兵力規模,并不比對敵后根據地掃蕩作戰大。
抗戰中后期,日本陸軍策劃發動大規模戰役之際,經常以步兵大隊(營)為基本單位。每個大隊戰斗兵員800余人,全部兵員1000余人,再加上支援部隊(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要超過1500人。日軍一支步兵大隊的戰斗力,相當于國民黨軍中央軍的嫡系師級部隊。除了幾次大的會戰外,許多戰役中日軍投入兵力30個大隊左右,4、5萬人,有的投入兵力只有10幾至20個大隊,2、3萬人。
而敵后戰場,1938年至1940年,日軍千人以上至5萬人的“掃蕩”近百次;1941年,日軍在華北進行了69次1000人以上的“掃蕩”,其中1萬至7萬人的有9次;1942年,日軍在華北千人以上的“掃蕩”達77次,其中1萬至5萬的達15次。1943年,日軍在華中進行了千人以上的“掃蕩”30余次。1944年后,除局部地區外,日軍已無力對華北、華中進行大規模的“掃蕩”。
下面列舉一些敵后戰場的大“會戰”:
冀南根據地的反“掃蕩”。1939年1月,日軍3萬余人大規模“掃蕩”冀南根據地,從1月至3月,八路軍第129師主力與冀南地區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斗100余次,殲滅日、偽軍3000余人。
北岳、平西根據地軍民的反“掃蕩”。北岳山區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最高黨政軍機構所在地,日軍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掃蕩”。1938年9月至11月,日軍出動5萬余人圍攻北岳山區,損失2000余人后被迫撤出。1939年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軍再次糾集重兵進犯北岳根據地,被斃傷3600余人,號稱“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被擊斃。1941年7月至9月,日軍6萬余人、偽軍1萬余人,對北岳區和平西區進行掃蕩,八路軍共作戰800余次,殲滅日、偽軍5500余人。1943年9月至12月,日軍調集4萬余人,重點“掃蕩”北岳區,八路軍共作戰420多次,殲敵9400余人。
太行、太岳根據地軍民的反“掃蕩”作戰。1939年7月,日軍5萬余人進行大規模“掃蕩”,八路軍第129師共作戰70余次,殲敵2000余人。1943年5月,日軍調集3萬余人,對太行、太岳根據地進行夏季“掃蕩”。八路軍共殲敵3000余人,副參謀長左權壯烈犧牲。1943年10月,日、偽軍2萬余人,采用所謂“鐵滾式”新戰法實行毀滅性“掃蕩”。至11月,八路軍共作戰720多次,殲敵3500余人,并全殲了日軍華北方面軍組織的包括旅團長和聯隊長以下軍官120人的戰地觀戰團。
魯中沂蒙山區根據地軍民反“掃蕩”。1939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日軍出動2萬余人,進攻沂蒙山區,山東縱隊共作戰70余次,殲敵1000余人。1941年10月下旬,日軍集中5萬余人的兵力,再次對沂蒙山區進行“掃蕩”。在近兩個月的反“掃蕩”中,共作戰150余次,殲滅日、偽軍2000余人。
冀中根據地軍民的反“掃蕩”。1942年上半年,華北日軍調集5萬余人,重點“掃蕩”冀中地區。兩個多月的反“掃蕩”中,共作戰270余次,斃傷日、偽軍1.1萬余人,但自身也遭到很大損失,部隊減員46.8%,抗日根據地大部淪為敵占區、部分變為游擊區。
晉西北根據地粉碎日軍夏季“掃蕩”。1940年6月,日軍2.5萬人展開夏季大“掃蕩”,企圖一舉殲滅第120師主力。至7月初,八路軍共作戰250余次,殲滅日、偽軍4500余人。
蘇北根據地軍民的反“掃蕩”戰役。1943年初,日、偽軍2萬余人對蘇北等地區發動春季“掃蕩”。新四軍和鹽阜、淮海人民經20余次較大戰斗,攻克據點30余處,共殲滅日、偽軍1800余人。
(參見《中國抗日戰爭史》等)
?
?
相關鏈接
“新面孔”凸顯新亮點——軍事專家詳解勝利日閱兵新裝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