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中國的歷史虛無主義比較簡單,就是罵中國落后、不講禮貌、大聲喊叫、隨地吐痰、挖鼻孔、不文明等,而且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亮、比中國的圓。今天歷史虛無主義有了新特點。? ?
第一,告別革命。告別革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集中表現,也是根本目的。歷史虛無主義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告別革命,這個告別革命我是引用了一本書的名字,這個書名就是《告別革命》。這個思潮為什么說它是集中表現呢?就是在這個新的歷史時期,咒罵革命給中國帶來的禍害是什么呢?他開始用的就是叫做極端主義,極左激進,說激進害了中國,開始談的激進是誰?譚嗣同,砍頭不要緊,你干嘛要去死,你干嘛要搞變法?你這個激進一直影響到后來。后來又進一步推,推誰激進?林則徐,太激進了。怎么你這個時候激進了?明明中國打不過英國你要打,還是琦善比較實事求是,打不過英國,就妥協了。后來就推開了一切近代的革命和進步運動都是錯的。在《告別革命》里說,革命容易使人發狂,失掉理性,都是這本書的原話,革命殘忍、黑暗、骯臟的一面我們注意得還不夠,革命是一種能量的消耗,改良才是一種能量的滋潤,改良是最好的,改良可以成功,革命一定失敗,那么我們革命已經失敗了,革命就是殺人。他說革命引來的是百年的瘋狂和嘆息,把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切革命,特別是我們黨領導的革命運動,給否定了,這是一個特點。
第二,以學術研究的名義出現。他們都是通過一篇一篇的學術文章,一本一本的學術著作,以這種名義出現,就是在重評歷史,重寫歷史的名義下做文章。他們通過學術研究的名義設置理論陷井,這種陷井太多了。這種歷史虛無主義,如果說主要是表現在歷史研究的領域里面,那么今天遠遠不止,還表現在哪里?影視、小說、網絡、美術,連美術都有嚴重的歷史虛無主義,這里很值得注意,把這個學術的轉換成粗俗不堪的,所謂戲說歷史,泡沫電視劇,變成這些來影響我們。但是也有嚴肅的,認為是他們新的歷史觀的轉化,轉化成影視。最典型的就是前幾年放映的一部電視劇,學術成果轉化成影視形象,我們當然很歡迎的,問題是你用什么樣的學術成果?轉化成什么樣的影視形象?在這部電視劇里面,慈禧太后被說成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李鴻章是維護國家利益的,袁世凱是有能力的。這些人和孫中山、黃興他們一樣,都是為了給中國尋找出路,用他們的話來說,都是悲劇英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近代中國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人民遭受無窮的災難,誰應該負責?那都找不到了,全部都是好人,都是為了國家。這是第二個特點,是以學術研究的名義出現。
第三,有明確的政治訴求。當然我們也不能把所有的在史學理論上、史學觀點上錯誤的都說成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我們從來不給他們亂戴帽子。有些學術問題是可以討論的,但是他們中間的一些人的的確確是有明確的政治訴求的,也就是美國化的政治訴求。這是我想跟同志們講的一個問題,為什么會在新時期會出現連續不斷的、時隱時現的、有時候以尖銳形式表現出來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
摘自宣講家網報告文稿《梁柱:詳解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