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新生態·青年新活法”系列報道之一
直到現在,4年前的一幕仍沒從夏英俊的記憶中抹去。
“媽媽,快看!”彼時只有6歲的兒子一把拉住夏英俊的手,把她拽到電腦前。
那是一個近乎全裸的女人照片。兒子不懂,天真地問媽媽:“這個阿姨在干嗎?要給寶寶喂奶嗎?”
這是夏英俊第一次意識到,不能再讓兒子這么隨心所欲地玩電腦了。
憂心忡忡的不止夏英俊一人。今年以來,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以下簡稱“舉報中心”)平均每月都會接到兩萬多件舉報,其中,淫穢色情信息占半數以上。
這就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遭遇的另一面。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但同時,網絡不良信息的滋生和蔓延,也擾亂了互聯網發展秩序,危害了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侵害了人們的合法權益。
可是,清除網絡霧霾,營造清朗空間,難道只能“等風來”?
“網絡垃圾”需清理已成社會共識
描述現今孩子的童年,夏英俊用了一個詞——“觸屏一代”。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研究發現,截至2014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已達到2.77億,占中國青少年總人口的79.6%。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的大隊輔導員宋超感慨:“學校里才八九歲大的孩子,都知道上‘淘寶’買禮物、用‘滴滴’約出租車了”。
“剛會識字就會上網”,這是許多90后、00后的真實寫照,他們被稱作是“互聯網原住民”。少了河邊的抓蝌蚪、玩泥巴,少了廣場上的打沙包、跳皮筋,如今,童年的定義正在被改寫。
這樣的童年,也讓很多家長和老師操碎了心。
從兒子三四歲開始接觸電腦,夏英俊的擔心就沒停過。“網上雜七雜八的東西太多了。有時候,孩子正上著網,突然電腦右下角就跳出個彈窗,推送些不好的東西。”
這些“不好的東西”,多半是衣著暴露女子的圖片。舉報中心副主任奚偉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淫穢色情信息已是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一大隱患。
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去年一年,舉報中心共受理和處置全國公眾舉報109.4萬件。其中,淫穢色情有害信息最多,達82.3萬件,占所有數據的80%。
而孩子們鐘愛的網絡游戲,同樣危機四伏。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冰對青少年上網的行為特點進行了分析,其中,網絡游戲的使用最為突出,小學生的網絡游戲使用率甚至高達70%以上。
這是讓肖偉最不放心的地方,她的侄子才10歲,“就玩些暴力血腥的網絡游戲,拿著刀槍到處‘殺人’。”她擔心,這樣的游戲玩久了,萬一孩子把暴力行為平移到現實生活中怎么辦?
“網絡垃圾”侵害的還不只是孩子。一些網站為了吸引眼球,故意傳播低俗信息。網絡上時常爆發的人身攻擊、人肉搜索等網絡暴力,也讓享受著互聯網便利的人們頭疼不已。
剛工作時,肖偉就有過一段不愉快的經歷。那時,互聯網剛剛興起,肖偉負責個人網頁的維護。這份工作讓她“突然感覺看到了社會的很多陰暗面”。
“有些人會在個人主頁上傳一些色情的東西。”當時,肖偉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收集這類信息,交給公安機關。這一度讓初入社會的她很不適應,“感覺自己就像個初級鑒黃師”,肖偉說。
而讓王麗(化名)感到無所適從的,則是網絡上充斥的攻擊性、侮辱性的言論。“有時在網上瀏覽新聞,底下的評論簡直沒法看。”王麗皺著眉頭說。
更多的網友則在網上“吐槽”。“就因為網上不知道你是誰,就可以隨便罵人嗎?”“一個正常的評論竟然能引來人肉和謾罵,甚至威脅到個人安全和社會的秩序了,國家真的應該好好管管互聯網了”……
高規格“領導小組”打造清朗網絡空間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為“《決定》”)。其中,專門有一條涉及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問題。
在對《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互聯網監管長期存在的“九龍治水”現象:“從實踐看,面對互聯網技術和應用飛速發展,現行管理體制存在明顯弊端,主要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
也因此,必須先從體制上開刀。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應運而生,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一舉解決了互聯網管理的頂層設計問題。這個小組的定位,是發揮集中統一領導的作用,統籌協調各個領域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制定實施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決策,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而它的成立,也被輿論視作中國互聯網管理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標志。比如,運行伊始,這個高規格的領導小組就給出了一個關鍵詞:依法治網。
在第一次會議上,組長習近平表示,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此后的一年多里,“微信十條”、“賬號十條”和“約談十條”出臺,互聯網治理進入建章立制的密集期。
今年2月,網易成為中央網信辦第一個約談的對象,原因是在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過程中,網易存在嚴重導向問題,并存在違法轉載新聞信息、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傳播謠言等問題。此后被約談的還有新浪,僅4月前8天,舉報中心接到涉新浪的舉報就達1227件,居主要網站之首。
當輿論憂心約談會成為約束互聯網發展的“緊箍咒”時,嚴格規范“約談”的“十條”出臺了。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看來,“約談十條”兼具溝通機制、輿論機制、緩沖機制、懲戒機制和自治導向機制的價值,旨在讓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形成自我約束,反映了管理部門與企業協同共治的市場機制和互聯網思維。
權力有界,治網才能擲地有聲。助力清朗網絡空間的同時,不能影響互聯網的創造性和自由度。
如今,依法治網的步伐依舊。7月6日,《網絡安全法(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互聯網法治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維護好它”
在互聯網公司工作多年的肖偉認為,互聯網治理是個大工程。政府要扮演好規則制定者的角色,企業要嚴格自律約束自己,而像她一樣的網民,也應該嘗試尋找到自己的角色,積極加入到網絡治理的隊伍中去。
2010年,肖偉和夏英俊加入了一個名叫“媽媽評審團”的社會公益性團體,從此多了一份新“工作”。這個組織由首都互聯網協會創建,加入該團體的媽媽評審員,以“兒童利益最大原則”和媽媽對孩子的關愛為標準,對互聯網上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進行舉報、評審,形成處置建議,反映給相關管理部門,并監督評審結果的執行。
“一開始,覺得做這些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慢慢發現,這是對所有孩子都有益的事。”夏英俊說。
在成立媽媽評審團以前,2006年8月,首都互聯網協會還組建了全國第一支網絡監督志愿者隊伍,并逐步成為打擊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今年4月,已有來自30個省(區、市)的3467名社會熱心人士參與。
這樣的社會力量并不孤單。在奚偉工作的舉報中心,每天都會有數百個電話從全國各地打進來,舉報不良信息。
“建立公眾舉報機構,設立公眾舉報平臺,開展網絡舉報工作,是國際社會治理網上違法和不良信息的普遍做法和發展趨勢。”奚偉說,很多國家也是通過設立第三方機構受理公眾舉報的方式,督促網站認真審查、及時刪除各種有害信息。
比如,早在1996年,英國就成立了互聯網監看基金會,通過熱線接受公眾舉報和投訴。美國、新加坡、德國、泰國等國也都高度重視社會公眾監督在網絡治理中的作用,設立了類似舉報中心的公眾舉報機構。
“面對互聯網的海量信息,僅僅依靠政府部門幾十個人、上百個人的監管,就如同‘杯水車薪’,很難應對。”奚偉說,通過調動公眾參與網絡治理的積極性,發揮公眾的參與和監督作用,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一舉多得的效果。
感受自在人心。零點研究咨詢集團今年發布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80%以上的網民認為網絡秩序變得更好、網絡輿論環境得到改善;90%以上的網民表示支持政府發起的各項網絡治理行動。
現在,夏英俊已經養成了時不時地給互聯網監管部門支招的習慣;肖偉的工作越發忙了,但只要有空,還是會搜集一些不良信息反饋給相關部門……
清風不是等來的,是互聯網上每個人齊心協力創造的。這陣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頭就在“民心”。
?
?
相關鏈接:
椰城發展新風貌 互聯網+促城市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