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繅絲表演
南潯古鎮
9月9日,烏瓦粉墻、小船廊坊、枕水民居……9日,“綠水青山·詩畫浙江”2015全國網媒綠行浙江走進了浙江水鄉古鎮——湖州市南潯,在古色古香之間,來自全國的媒體細細品味南潯的前世今生。南潯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建根告訴記者,作為絲業最古老的產地之一,尋找絲綢文化,是南潯古鎮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南潯古鎮位于太湖之濱,南宋建鎮,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早在南宋時期,南潯便已富庶名滿天下,有“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說法。清朝海運開放之后,南潯絲綢更是走出國門,一根根小小的銀絲連接了萬千世界,開啟了近代小鎮的輝煌。
正是由于這條海上絲路的發達,南潯的豪門宅邸,以“海納百川,博采眾長”的理念,既融匯西方文化,又保持本土特色,表現出獨特的中西合璧古鎮特色。
沿著青石古道走入景區,灰石拱橋、曲折水巷、木柱廊檐如水墨畫景一般的江南特色映入眼簾,滿目盡是中華水鄉的味道;而進入張石銘故居、小蓮莊等私家園林的深處,紅磚圓頂的西洋小樓、彩釉光滑的法國瓷磚、寬敞明亮的洋樓舞廳卻是滿滿的西洋風光。
“南潯古鎮獨有的中西合璧文化,正是它在江南古鎮中最大的特色。”南潯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建根說。
在古鎮的深處,湖絲工藝非遺傳承人顧明琪的兒媳徐永艷正在為游客表演繅絲的過程。在她嫻熟手法中,一個個蠶繭被拉出一根根銀絲,引得游客一片贊嘆。
據了解,在南潯的絲綢中,“輯里湖絲”是南潯特產,更是絲中極品,因產于南潯鎮輯里村而得名。在中國近代史中,南潯就曾憑借名家天下的輯里湖絲,占據了上海生絲出口外貿的半壁江山,成為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群體。1851年,輯里湖絲更是一舉奪得首屆倫敦世博會金獎,成為南潯與世界互通互動的紐帶。
如今借湖州市打造絲綢小鎮之機,南潯古鎮也在不斷挖掘自己的絲綢文化。
“這幾年,我們一直在主辦尋絲之旅,創造一些游客可以參與互動的絲綢文化、蠶桑文化。”胡建根告訴記者,作為絲業最古老的產地之一,尋找絲綢文化,是南潯古鎮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而對于古鎮文物的保護,胡建根表示,南潯古鎮會控制商業化程度,讓古鎮文化真正讓保留下來,讓民族民風真正保留下來,吸引更多對文化有需求、對民族風情有需求的游客。
“在這里,游客能夠尋找一種清雅的慢生活的生活方式。”胡建根向廣大游客發出了邀請。
?
?
相關鏈接:
浙江一小學學生午餐只有黃瓜 老師吃帶魚螃蟹(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