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校服。(資料圖)
新式校服。記者 邵權達攝
民國時期的校服。(資料圖)
英國校服。(資料圖)
《中國校服為什么這么丑》一帖在朋友圈流傳,帖子說“中國校服耐磨、耐洗、省事,不怕學生長個頭……家長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孩子早戀了”。而不少學生向記者吐槽,再丑也得穿,不穿要受罰。老師則認為,學生穿校服有利于減少攀比,勝在夠實用更便于管理。
微信朋友圈一篇《中國校服為什么這么丑》的帖子近日瘋傳,帖中狠批中國學生的校服,認為“中國校服之丑冠絕全球,但它耐磨、耐洗、省事,不怕學生長個頭……”。
耐臟、耐磨、經穿,150元以下的校服成為很多老師和家長們的一致選擇。”
分析中國校服成為寬大運動服的原因時,文中認為:有老師和家長擔心正常的校服會顯示第二性征,導致學生早戀,會把用在學習上的精力分散到其他方面,“男女生都穿這么漂亮,難怪女孩要動心思”。此外,中小學生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初中三年合身的校服就要換三次,而且還要分夏、冬、春秋三類,常服和運動服兩種,算下來一共要36套,對于家庭的經濟方面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帖中提到,美國、英國等國反對學生穿校服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他們反對學生穿校服主要是基于兩個原因:一是家長所要承擔的費用較高;二是一部分人認為統一校服的做法與鼓勵注重個性化發展和注重創造性培養的理念背道而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