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張思遙正在照顧病床上的媽媽。受訪者供圖
對話人物
張思遙
28歲,冷凍遺體的重慶女作家杜虹之女。今年5月30日,杜虹因胰腺癌逝世,張思遙聯系到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英文名稱Alcor),花費12萬美元(約75萬元人民幣)為母親做了大腦冷凍手術,以期50年或者更久之后,母親能夠“復活”。
對話動機
媽媽做冷凍遺體手術,這是張思遙能夠想到的,留住媽媽的唯一辦法。
為了做這個手術,她賣掉了房子,又借了十多萬,就是想圓媽媽一個愿望,也圓自己一個愿望——在未知的將來,或許一家人還能重聚。
媽媽作為科幻小說《三體》出版的終審,算是個科幻迷。彌留之際,媽媽說:我不去嘗試,誰去嘗試?
有人說她們被騙了,也有人說她們怕死,但張思遙覺得,沒什么比“在一起”更重要。如果媽媽沒能“醒來”,她和先生也可能加入冷凍遺體的隊伍中。
“但,總還有希望不是嗎?媽媽,我們到最后一刻也沒有放棄,不是嗎?”
媽媽,未來見。
“我不去嘗試誰去嘗試”
新京報:之前有過冷凍遺體的想法嗎?
張思遙:沒有。我媽媽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兒童圖書編輯,也是科幻小說《三體》的出版終審,我們全家都看過這本書,知道冷凍遺體的情節。
其實中國的科幻文學都一直歸類于兒童文學這一類,所以她一直接觸了很多這類的東西。但是我們也知道科幻小說畢竟是文學作品,更多的是設想,跟人體科學來說是有差距的。
后來,看到新聞說泰國一個2歲的小女孩冷凍了遺體。我們當時就聊,說沒想到小說里面的東西這么快就有人去做。媽媽當時夸他們特別敢想敢做。但當時沒想到要自己做。
新京報:那是什么時候下定了決心?
張思遙:今年四月份開始,媽媽就已經很疼了,一天打五六支嗎啡都止不住,到后來打八支,再后來醫生說絕對不能再打了。我媽媽疼起來的時候半開玩笑說,你們現在就把我敲暈了凍起來吧,我實在是太疼了。
但法律不允許冷凍活著的人,我們讓她還是安心治病。到了5月初,主治醫生說媽媽的情況非常危險,癌癥擴散后期,已經宣告沒有任何辦法了,化療、放療都不可以做,吃中藥也喝不進去,最后一個多月都是靠營養液在維持。作為女兒,我沒有任何辦法了。冷凍遺體是我看到的唯一辦法,就找到阿爾科。
新京報:你媽媽是怎么看待這個手術的?
張思遙:她非常愿意。當時阿爾科的醫生說,我媽媽的手術是中國的第一例,她就覺得很有意義。再說媽媽也覺得自己是《三體》的終審,“我不去嘗試誰去嘗試?”
作為家屬,包括她本人,我們其實知道,不知道以后是以什么方式去提取大腦的信息,也許提取之后就放在計算機里,這些都是未知的。所以我們對它的認識,就是即便失敗,也是一次比較有意義的醫學實驗。
若你醒來,我們都老了
新京報:手術籌備中有哪些難過的坎?
張思遙:首先是腫瘤末期的疼。對我個人來說,還是很絕望的,中醫和西醫都說沒有什么辦法了。另外,我們剛開始準備的時候身邊親友有過勸阻。有人說擔心我們被騙錢了,說這是天方夜譚。
新京報:你怎么看這些質疑?
張思遙:我覺得這都不是問題。首先我們和這個公司有接觸,我們有自己的判斷。雖然這個實驗的結果不一定,但是這些人是很認真地在做這個事情。雖然會面臨輿論壓力,我覺得無所謂,不可能因為自己要面臨壓力,就不幫媽媽完成這個愿望。
新京報:在彌留之際,媽媽跟你聊了什么?
張思遙:媽媽對自己生病這件事一直很內疚,覺得現在應該是我們安心闖事業的時候,我們卻為了照顧她停止工作。我就說,美國的專家就在外面待命。也許等很久以后,如果你醒來,可能我們都老了,需要你來照顧我們。她聽見我這么說,就說,那好啊。
我說,我就當你是出了一趟差,要出很久很久,但是就算是你出差,我也會好想你。
新京報:手術結果怎么樣?
張思遙:我沒有進入手術室看手術過程,一直在外面等。頭部分離是在美國進行的。當時在外面等著的時候,腦子里就很簡單,害怕手術不理想。幸運的是,做完手術醫生說,我媽媽的大腦保存得非常好,他們放了一個小儀器到大腦內部,檢測我媽媽的大腦情況比較好。他們認為這是海外比較成功的一例。
我知道她就在這里
新京報:媽媽的遺體怎么處理的?
張思遙:媽媽的遺體在美國完成了分離手術,保存在杜瓦瓶(阿爾科放置遺體的一種設施)里面的是媽媽的頭部。遺體的其他部分當時捐給了阿爾科的科研部門,讓他們做其他的研究。我媽媽在知道這個實驗計劃之前,她的愿望一直是捐給醫學院做解剖,我們認為這也是相對比較尊重她意愿的做法。
新京報:你去過存放媽媽遺體的地方嗎?
張思遙:手術一個月之后,我和我丈夫一起去了阿爾科的所在地。這個地方是美國西部一個非常小的城市,工作人員說,那個地方遠離海,也不在地震帶上,比較安全。
新京報:在阿爾科你都看到了什么?
張思遙:見到了放母親的杜瓦瓶。現在不能打開去看里面的東西,但是大腦里面裝了監控的小設備,在電腦上能看到冷凍保存的影像,大概能看到的是一個大腦。這是唯一能看到的和母親相關的東西。
其實我很想和她講話。但是手術后的一個月內,我和我先生惡補了很多關于這個技術方面的知識,我知道在那個冷凍環境下,她的意識是停滯的。我不太可能有媽媽就在天上看著我的這種感覺,我會告訴自己不可能,但是我很明確地知道她就在這里。
活著只為再見你
新京報:做手術花的這70多萬,對你們意味著什么?
張思遙:這是全家的積蓄,其中很多是媽媽的。我覺得我自己有賺錢的能力,所以我不需要花媽媽那筆錢,我更希望這筆錢可以讓她做她想做的事情。這筆錢是瞞著媽媽花的,她不知道我們用了這么多。
新京報:阿爾科是怎么跟你們說這個手術的前景的?
張思遙:我們家屬現在去問復活概率具體是多大,他們都會說,科學的正確的答案是不知道,他們沒有辦法去回答未知的事情。這個50年的期限其實是他們最樂觀的估計。我認為他們還是比較嚴謹的。
新京報:你覺得以后還有多大的機會見到媽媽?
張思遙:說實話我不知道。也許50年不行,100年、200年……科技總是在向前發展的,包括現在說,有個頭部移植手術也籌備在2017年進行。媽媽對整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去探索一下未知的世界呢?至少,我們到最后一刻也沒有放棄。
新京報:如果有一天,媽媽的大腦裝到了別人的身體上,她已經不記得你了,你怎么辦?
張思遙:用另外的身體是肯定的。阿爾科的工作人員說,可預見大概是有幾類可能:3D打印技術、納米技術(機器人進入細胞進行修復),還有大腦信息提取。
從我目前得到的信息,媽媽的記憶可能會丟失大部分,至少會留下一部分。當然也有最壞的可能,就是全部丟失。不過沒關系,我會告訴她以前的很多事情,也會讓她重新認識我。都還來得及。
新京報:想對媽媽說些什么?
張思遙:媽媽,我會努力活到那個時候,盡管活著對于我來說,不是多么開心的事,但是我會努力,像你一樣地努力。只為活著,只為,我要等著見你。
不到最后一刻,絕不放棄,這是我們之間的承諾。媽媽,我們未來見。
新京報:要是見不到她了呢?想過嗎?
張思遙:想過。我和我先生其實有悲觀的估計,科技發展的過程可能要幾百年??赡芤院?,我們自己也會加入這個計劃。以另一種方式,再見到媽媽。
?
?
相關鏈接:
重慶女作家冷凍遺體等50年后“復活” 系中國首例·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