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儲殷 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光明理論·習近平出訪專家談三】
無論是對于中、美,還是對于世界來說,習主席此次對美國的訪問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因為這是崛起中的中國與作為世界秩序主導者的美國,第一次足夠坦誠地交流。
在中美近年來關系微妙、摩擦不斷的大背景下,如何增信釋疑、聚焦合作已經成為當前中美能否共創未來的關鍵所在。在這種情況下,拓展中美雙方新的合作空間,打破美國排華精英團體在對華政策中的壟斷就極為重要,前者是示之以利,后者是曉之以理,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與美方有理、有利、有節,斗而不破,在斗爭中求團結、促合作,推動國際秩序轉型,并最終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戰略目標。這個戰略目標的實現不僅對于中國來說是正當的,而且對于美國來說也是有利的。中美關系的最終形態不是美方一些人所可以夸大的中國對美國霸權的取代,而是中美關系乃至全球國際關系中的去霸權化。以美國的軍事霸權和西方的經濟霸權為基礎的全球資本主義秩序,已經無法適應逐步出現的,后冷戰時代的多極化世界。在全球資本主義世界的邊緣,西方主導的秩序正在面臨不可阻擋的挑戰,這種挑戰在有的地方表現為對峙與沖突,如烏克蘭;在有的地方則表現為無政府的混亂,如敘利亞;而在有的地方如新興國家則表現為,新秩序對舊秩序的逐步替代。美國如果不承認這一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如果繼續試圖維持對新興國家施加傳統意義上的霸權,那么它只會遭遇更多的挫折。對于美國來說,尋求與新興大國的合作,尤其是尋求與中國的有效合作,將是它繼續在一定程度上維持全球領導地位的關鍵。而對于中國來說,避免與美國的關系出現結構性的對沖,也是維持周邊局勢穩定、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實現大國崛起的唯一選擇。
在這種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對美國的訪問,實際上是中美雙方求同存異、共創未來的一次重大歷史機遇。我們大致上可以對這次訪問做出如下幾點期待:
其一,通過習總書記的訪美,中美雙方可以在亞太安全問題上進一步強化已有的默契。中國會向美國展示,中國對亞太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并不排斥美國的存在,通過一帶一路形成的亞太經濟新秩序,并不會沖擊以美方主導的亞太安全格局。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韓關系的升溫,朝鮮半島的穩定,將很可能會成為中美合作的新增長點。
其二,美方會形成對中國核心利益的更清晰的認識,更加認識到中國對于維護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比如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臺灣問題,不管即將進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如何,中美雙方都會明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這一基本立場。
其三,中美雙方會在經濟上尋求一種升級版的合作模式。隨著中國法治建設與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升級,傳統的外資超國民待遇已經不可維持,如何讓中美經貿關系提升合作水平,會成為此次習總書記出訪美國的重點。大批中國新興的企業家隨習總書記出訪美國,正是中美經濟關系升級換代的強烈信號。一方面,近幾年來,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的不斷加大,已經逐步在美國形成了親華的利益群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對沖在華美企由于特權喪失帶來的不滿情緒。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對知識產品、版權的保護升級,中美智慧型產業將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美國對華投資也將出現新的洗牌,更多的高新技術公司將成為中國市場的新的受益者。除此之外,中美雙方人力+技術的組合,將使得中美經濟界在一帶一路上有著相當大的組隊可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習主席此次訪美實際上也是為中美經濟合作進行騰籠換鳥,老的合作模式難以持續,恰恰是為了新的共贏模式打開了大門。
更重要的是,習總書記此次訪美,提出了面向人民這一理念。這實際上意味著,中國要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技術優勢,去突破美國政商反華精英制造的恐華鐵幕,向美國人民展現中國的開放與友好。在美國一些反華政客尤其是部分反華國會議員立場難以改變的情況下,中國將工作的重點向人民進行轉向,不僅充分適應了當代社會民主化運動的發展趨勢,而且抓住了打破美國國會中反華勢力的核心命門。這意味著,中國要讓自己的價值觀、歷史觀、世界觀更多地進入美國多元化的社會之中,從而為中美關系的良性發展,建構長效穩定的內部保障。
?
相關鏈接:
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國際社會對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充滿期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